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古街举办的“老城拾光”读书分享活动,介绍了三倒拐古街的地理特点、建筑风格,阐述了当地对古街的保护措施以及修缮进展,还表达了居民对古街未来的美好期待。
四月初,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古街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悠长悠长的青石小巷,故事传说放慢了时光,东拐西拐品不够的味道,在烟雨廊桥下摇橹轻唱……”以“保护古街古韵,留住城市记忆”为主题的“老城拾光”读书分享活动在这里热闹举行。活动开场,长寿区文化馆馆长赵广辉以一首诗歌《三倒拐》作为开场白,仿佛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通往三倒拐古街历史故事的大门,将那些关于古街的故事娓娓道来。
三倒拐古街,有着独特的地理风貌。它有三道急弯,整体形状宛如一个巨大的“之”字,这也是其得名“三倒拐”的原因。它位于长江北岸一处陡峭的山脊之上,全长2.5公里,高差达到165米,素有“悬崖上的天街”的美称。台上讲述者把古街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台下游人听得全神贯注,沉浸在古街的魅力之中。
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三倒拐古街现今保留着大量清末民初川东民居风格的房屋。这些建筑以穿斗结构为主,同时辅以抬梁结构,采用小青瓦屋面,屋顶是悬山式和歇山式相结合的样式。它们沿着青石板街道两边分布,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古朴典雅,宛如一幅凝固的历史画卷。
“三倒拐古街既是三峡库区山地传统街区的重要标本,也是长寿区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长寿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光勇如此介绍。长寿区文物部门对古街的青石板、古建筑、古井、古庙等进行了详细登记,并将它们纳入了保护范围。文化、教育等部门还开展了“保护古街古韵,留住城市记忆”系列活动,去年就组织开展了摄影创作、文艺路演、非遗展示、研学体验等活动近百场次,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古街的魅力。
近段时间,三倒拐古街的修缮保护行动正在有序进行。据统计,三倒拐古街现有近百栋建筑、面积超35000平方米。然而,由于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长寿文旅集团总经理赵荣飞介绍:“我们采取‘微改造’的建设方式进行修缮,目的是使古街的传统风貌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目前,三倒拐街区的上缆车及下缆车站站房修缮已经完成,上缆车站观景平台也已建成投用。
赵荣飞还表示:“我们还将实施沿街立面提升改造、河街电影院修缮、盐井湾粮仓改造等建设项目,逐步提升三倒拐古街的整体形象,着力将其打造成为长寿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
年过六旬的曹建明一直住在三倒拐古街18号的“百年老屋”。他笑着说:“春暖花开,现在来这里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了。我现在都成了三倒拐古街的一名‘免费’导游,不少海内外的游客都来我家拍照打卡。我真心希望三倒拐古街能变得越来越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享受美好的时光。”
本文围绕重庆长寿区三倒拐古街展开,介绍了古街举办的读书分享活动,阐述了其独特的地理和建筑特色,强调了当地对古街的保护措施和修缮进展,最后通过居民的话语表达了对古街未来发展的期待。三倒拐古街正走在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有望成为长寿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