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新风尚:英烈缅怀、生态葬与春日踏青春色,清明时节:从缅怀英魂到拥抱自然的多元之旅

本文围绕清明时节展开,讲述了人们以多种方式度过这一传统节日。既有在烈士陵园对英烈的肃穆追思,体现家国情怀与历史传承;也有生态葬、线上祭扫等文明环保的追思新方式;还有在各地踏青游玩,感受春日生机与美好的活动,展示了清明时节的文明新风。

在清明时节,天地呈现出一片澄澈明净的景象,世间万物都在吐故纳新。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传承精神、寄托哀思,同时也尽情拥抱自然,享受踏青的乐趣。一幅幅清明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生动地展示着当下的文明新风。

英魂长存映青山

“二叔离家时年纪还小,我们专门从广州带来了茶和水果,以此来寄托一家人的思念。”近日,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年过七旬的孙青丽带着家人,在烈士英名墙上“孙世安”烈士的名字下方,精心摆放好祭品和鲜花。孙世安出生于1930年2月,1953年3月在朝鲜不幸牺牲,后被安葬在朝鲜平壤。

迎回英雄,这是血脉相连的精神传承。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长眠着邱少云、黄继光等伟大的志愿军烈士。2013年,中韩两国达成了将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重要协议。从2014年至2024年,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了祖国,最终落葬于此。

在千里之外的重庆空军抗战纪念园,氛围肃穆庄严。近日,来自湖南、山东、重庆、四川等地的近百名志愿者,手持菊花拾级而上,在“志在冲天”的碑石下整齐列队,怀着崇敬之情向长眠于此的中外空军烈士致敬。

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有200余名中外空军烈士壮烈牺牲,入葬重庆南山。“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要让英雄知道,人民从未忘记他们。”志愿者尹园坚定地说道。

从北国的雪原到巴渝的群山,清明时节的追思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将家国情怀与历史记忆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芳草春风寄追思

1日上午,一场公益生态葬仪式在重庆市崇兴生命纪念园庄重举行。在婉转悠扬的古筝声中,27位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花坛中,从此与绿水青山相伴。家属们共同为逝者敬献鲜花、诵读祭文,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哀思。

“我的亲人生前非常热爱大自然,她生前的心愿就是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回归自然。这样的仪式既庄重又温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尊重。”一位参与家属感慨地说,选择生态安葬也是积极响应绿色殡葬的号召,这种方式既环保又节约土地,非常有意义。

生态安葬的清风轻轻拂过山海。在山东省青岛市,“海之情”海葬服务团队34年来已经护送3.3万名逝者魂归碧海。在近日举行的海葬仪式上,逝者家属翟女士深情地说,以后看到大海就会想起亲人,“海葬让逝者与自然永存”。

在青岛市殡仪馆,传统祭祀习俗有了全新的祭祀形式。市民曲女士和母亲带着鲜花来到电子祭祀广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专属祭扫“云空间”。“在手机上就能敬香、点烛、献花、奉果,操作简单但很温馨。”曲女士满意地说道。

“从观望到认同,再到积极参与,生态安葬和线上祭扫已成新风尚。”青岛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海春总结道。

春和景明踏青去

当风吹起梨花,清明的脚步悄然来临。此时万物蓬勃生发,春意格外浓郁。

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砖瓦上的青苔间萌发出新绿,飞檐斗拱下掩映着娇艳的花枝。不少游客身穿各式各样的汉服在这里拍照打卡,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我和朋友一起春游踏青,在古城的美景中真切地感受着蓬勃的生命力。”来自山东省济宁市的游客马哲开心地说。

李花、桃花、早樱争奇斗艳,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叠石花谷景区内,开放的草坪摇身一变成为“春日课堂”。不少老师、家长带着学生和孩子前来游玩。

微风吹来,小朋友们将自己手绘的五彩风筝放飞到天空,为春日的美景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叠石花谷景区负责人周永乐介绍说,景区内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寒武纪叠层石地质遗迹,在这里,游客既可以学习丰富的地理知识,又能亲近大自然。

春风轻轻浮动,花枝微微摇曳,沈阳北陵公园惜春亭西侧的百株玉兰嫩白如雪。不少游人漫步其间,尽情感受来自春日的美好气息。“看见花开得这么好,感受到了春日里的勃勃生机。”来自黑龙江的游客赵美子欣喜地说。

本文围绕清明时节展开,呈现了人们在这一时期的多样活动。既有对英烈的缅怀追思,展现家国情怀与历史传承;又有生态葬、线上祭扫等文明环保的追思新方式;还有各地的踏青游玩活动,感受春日生机。这些活动共同展示了清明时节文明新风的多面图景。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703.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