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期间,中国春节文化在拉美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包括拉美各地洋溢着春节氛围,如地标建筑亮起“中国红”,举办各种春节相关活动;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拉美春节的固定表演节目;春节在拉美融入多国文化,拉近中拉距离,还有一些拉美城市将春节列为官方节日等内容。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在地球的另一端,拉美地区正掀起一股浓浓的“春节热”。
巴拿马的胡斯蒂尼亚尼一家,三口人都穿上醒狮服,在春节时登高采青,那画面充满着节日的欢乐。阿根廷的女孩和队友们积极参与春节龙舟赛,她们奋勇向前,在比赛中力争上游,仿佛是在为新年争得一份好运气。中国博主分享的春节视频在巴西引发众多网友“围观”,网友们纷纷表示想要沾沾喜气。就这样,从中国到拉美,蛇年春节的节日氛围如同长了翅膀一般漂洋过海,使得中拉友好的民意基础愈发坚实。
在拉美多国,春节的氛围十分浓厚。阿根廷和古巴的地标建筑被“中国红”点亮,那一抹鲜艳的红色在异国他乡的建筑上闪耀,仿佛是中国春节的使者。智利举办新春文化庙会,那热闹的场景吸引着众多民众。巴西的春节联欢晚会现场人头攒动,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巴拿马全国各地都举行迎春庆祝活动,拉美民众们都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年的喜庆祥瑞、和谐和睦。
1月25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的奥马尔公园,伊万·胡斯蒂尼亚尼参加舞狮排练。新华社记者 许咏政 摄
在巴西的一所中文学校里,年味满满。墙上贴着精美的剪纸和大大的福字,门框上挂着红灯笼和中国结,十几名来自不同行业的巴西人正聚精会神地在红纸上写着春联和福字。
在TikTok平台拥有百万粉丝的中国博主王伊立说道:“中国人过年要用红色来装点。”她是“你好中国”中文学校的老师,她向学生们讲述春节的习俗和由来,她拍摄的关于“中国红”的视频收获了上千个点赞和上百条评论。
王伊立的学生卡罗琳娜·马丁斯自称是“春节文化深度爱好者”。她手拿着自己制作的福字,满脸笑容地说:“我喜爱与中国有关的一切,春节当然也在其中。春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人们在这个时候祈福迎新,它给人一种幸福、祥和的感觉,所以我特别喜欢代表中国春节的红色。”
非遗热也在拉美地区兴起。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月25日,伊万·胡斯蒂尼亚尼(右)与玛丽亚·圣玛利亚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的奥马尔公园参加舞狮排练。新华社记者 许咏政 摄
在春节申遗成功之前,像狮舞、赛龙舟、剪纸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就随着春节文化的融入,成为拉美国家在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固定表演节目”。
春节前夕,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马德罗港,第六届阿根廷龙舟大赛在龙头点睛之后正式拉开帷幕。33支龙舟队共300余名参赛选手在激昂的鼓点声中,有节奏地划动船桨,奋力朝着终点冲刺。
34岁的阿根廷女孩娜塔莎·阿曼已经连续三年参加这个春节庆祝活动了。她说:“我很骄傲自己能够深度体验中国文化。”阿曼加入凤凰龙舟俱乐部后,了解到赛龙舟在中国很多地方是春节传统庆祝活动之一。她非常喜欢这项运动所展现出来的魅力,因为参与者不仅能够锻炼体魄,还能在比赛中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并且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内涵最深厚、内容最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节日。在拉美地区,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节日融入到多国文化之中,它拉近了中拉之间的距离,也为多元多彩的拉美文化增添了一抹东方色彩。
2014年,中国春节被确立为苏里南法定节假日。喜爱中国文化的苏里南总统单多吉曾表示他有过春节的习惯。2016年、2022年和2023年,巴西里约州、累西腓和伊瓜苏市陆续将春节列为当地官方节日。
1月25日,伊万·胡斯蒂尼亚尼与玛丽亚·圣玛利亚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的奥马尔公园参加舞狮排练。新华社记者 许咏政 摄
2021年,中国农历新年成为巴拿马全国性节日。37岁的巴拿马人伊万·胡斯蒂尼亚尼,每到春节都会和家人一起出门观看庆祝活动,他尤其喜欢舞狮表演。因为对舞狮的喜爱,两年前,他与两个孩子加入了拥有50多年历史的花县醒狮团。在他看来,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且与时俱进。他说,狮子在中国文化里是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我们感受到中国人过春节求吉纳福的美好愿望,这种美好的愿望通过舞狮表演等庆祝活动传到了巴拿马,中国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巴拿马人的生活了”。
蛇年春节期间,中国春节文化在拉美广泛传播并产生诸多积极影响。从民众个体参与春节活动到城市将春节列为官方节日,从春节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拉美成为固定节目到地标建筑亮起“中国红”等现象,都表明春节文化在拉美不断深入发展,既拉近了中拉之间的距离,又实现了中拉文化的交融。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