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亚焜锅馍馍产业基地的发展情况,包括其产品种类、销售模式的转变、员工情况、原材料特色以及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内容,展现这一传统美食产业在现代商业环境下的新面貌。
在西宁市湟中区上五庄镇,海亚焜锅馍馍产业基地正在通过网络向全世界的网友展示自家的馍馍。基地负责人马晓明热情地介绍着:“我们家的焜锅馍馍有原味、香豆、青稞、胡麻这四种口味呢,如果您是第一次品尝,我推荐您选择原味的。”他还补充道:“我们是顺丰快递发货哦。”并且提到“青稞焜锅馍馍特别适合‘三高’人群。”
画面里能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打包,这是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李延平与实习生沈昱拍摄记录下来的场景。
马晓明来自湟中区李家山镇,早在2009年他就踏上了创业之路,最初是开实体店来做馍馍生意的。到了2023年,他的生意进行了转型,选择在上五庄镇友爱村投产开业,销售模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实体店,而是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这一转变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市场的大门,销售渠道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马晓明还详细讲述了基地选址在上五庄镇的原因:“这里可是块‘宝地’啊,附近有三十多个村庄呢,原材料那是相当充足,用工也非常方便。制作焜锅馍馍所需的小麦、菜籽油、胡麻、香豆等原材料都是附近村民自家种植的。我们基地现在有三十多名员工,基本上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他们的工资在3000元到9000元不等。”随着订单数量的不断增长,基地的生产车间也从最初的200平方米扩大到了800平方米,如今订单遍布全国各个角落,甚至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地区。
画面切换到马晓明正在直播的场景,这也是记者李延平与实习生沈昱拍摄的。此时,热气腾腾的焜锅馍馍出炉了,员工马玉贵轻手轻脚地揭开锅盖,然后一个一个地把馍馍拿出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架子上。马玉贵满脸笑容地说:“我是上五庄镇拉尔宁二村的村民,自从海亚焜锅馍馍基地开业后,我就一直在这儿工作呢。我今年27岁了,家里有老人和小孩,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家人,每个月还能拿到8500元的工资,对我来说这可真是一份很棒的工作。”
再看那砖红色的烤炉,靠近就能感受到炽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烤炉和其他烤炉很不一样,焜锅放在中间,上下都有火力。马晓明介绍说:“别看这个烤炉规格比较大,但是原理和传统用麦草烤制是一样的。眼前这个烤炉是经过多次改造后的成果,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火力不足、受热不均匀等问题,烤出来的馍馍外皮烤焦了,里面却还没熟。经过多次改进,现在上下两面都能均匀受热,烤出来的馍馍口感特别好。”
焜锅馍馍的口感好不好,可不仅仅取决于传统的烤制方法,原材料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马晓明说道:“只有使用纯天然、无污染、无添加的原材料,才能做出儿时记忆中的那种味道。在2024年,我们从周围村民那里收购了香豆4吨、胡麻8.3吨、小麦17吨、油菜籽15吨,这也带动了乡亲们增加收入。”
在直播的时候,马晓明发现很多顾客都在询问原材料的购买方式,于是海亚焜锅馍馍基地就把一部分原材料进行了包装,就在当天,第一次挂上链接进行销售,购物车中的香豆、面粉、菜籽油等产品的订单就陆陆续续地出现了。这无疑是马晓明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之举。
在打包车间里,焜锅馍馍和各种油炸馍馍摆放得整整齐齐,工作人员冶萍正在熟练地把馍馍装进包装袋,然后封口、装箱……冶萍一边麻利地操作一边说:“我家住在上五庄镇邦巴村,我老公生病了,不能出去挣钱,家里还有两个小孩上学,打包这份工作相对轻松一些,我在这儿工作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里。等我们打完包后,下午顺丰快递就会统一发货。”
马晓明翻看着顾客的评论,心里满是欢喜:“我们80%的订单都是来自直播呢,今天的订单量已经达到1100多单了,订单来自山东、陕西、广东、河南、北京等地,原味焜锅馍馍的销量是最好的。2025年,海亚焜锅基地打算扩大规模、升级设备和包装、补充人员队伍、优化物流,相信2025年会发展得更好!”
海亚焜锅馍馍产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与改进。从创业初期的实体店模式发展到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其选址利用当地优势,保障原材料供应和用工需求,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在产品制作方面,不断优化烤制设备,注重原材料品质,同时还积极拓展业务,尝试原材料销售。整体呈现出一个传统美食产业在现代商业环境下积极探索、蓬勃发展的景象。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