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上”到“天上”,嘉兴低空经济奏响发展强音 嘉兴发力低空经济,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本文聚焦嘉兴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详细介绍了其构建低空经济生态圈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发展态势形成背后地理禀赋、产业基础、市场规模与政策支持等因素,还阐述了嘉兴在低空经济发展新阶段打出的“组合拳”,展现了嘉兴在低空经济赛道上的积极探索与发展前景。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朱葭苇、叶晨辉、崔莹莹所关注的嘉兴低空经济领域正掀起一股热潮。

最近,一条横跨长三角的“空中走廊”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上海浦东、嘉兴南湖、苏州金鸡湖三地间全长275公里的低空交通环线成功通航,这一壮举意义非凡,它将原本漫长的跨城通勤时间大幅压缩至30分钟以内,如同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时空格局按下了“快进键”,彻底改写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概念。

低空经济,作为继公路、铁路、航运之后崛起的“第四张交通网络”,正以其独特的创新形态,如“空中巴士”“无人机物流”“智慧农业”等,重新塑造着城市的发展逻辑。嘉兴,这座恰好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城市,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发展机遇,在这场变革中率先出击,积极探索一条“向天要空间”的产业升级新路径。

构建低空经济生态圈

当城市的地面交通陷入拥堵不堪的“毛细血管堵塞”困境时,低空经济宛如一束希望之光,为城市发展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垂直维度。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全新赛道上,嘉兴以创新应用为强大引擎,加速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力求在未来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出行领域:“空中巴士”改写通勤逻辑

在传统的通勤模式下,从嘉兴前往上海浦东,无论是选择绕行高速还是乘坐高铁,都需要耗费超过1.5小时的时间。然而,如今这条低空交通环线采用“点对点”的直线飞行模式,让三地之间的通勤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足足提高了300%。这就好比在长三角城市群的上空精心编织了一张“30分钟经济圈”的网络,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更催生出了跨城职住、商务往来、文旅消费等一系列全新的模式。想象一下,上海的金融精英清晨乘坐飞行器快速飞赴嘉兴开会,苏州的游客乘坐直升机悠然俯瞰南湖烟雨,这些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画面。

物流领域:无人机重构物流版图

2024年,“嘉兴市城乡无人机运输和城市出行与物流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嘉兴积极谋划布局低空“路网”,大力探索应急救援运血、无人机配送等应用场景。以“无人机 + 医疗物资配送”为例,嘉兴市南湖区已经构建起了一个“血站—三甲医院—乡镇中心医院—村卫生所”的立体化空中医疗物资配送网络。目前,这里已经开辟了13条常态化低空医疗物资配送线路,成功运行了1200架次,飞行里程超过10000公里,为嘉兴区域医疗服务的高效发展提供了坚实、快捷的空中通道。

农业领域:植保无人机成“新农人”标配

在秀洲区新塍镇诺禾生态农场,操作人员熟练地操控着植保无人机为农田施肥。这种先进的作业方式效率极高,一天就能施肥400亩。与传统的地面植保机械施肥相比,使用植保无人机可以节省下2000元的人工成本。

目前,嘉兴正在加快打造“无人机 + 医疗救治”“无人机 + 城市治理”“无人机 + 农林植保”等一批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构建了23个应用场景项目,13条飞行航线覆盖了嘉兴市内约80%的区域范围。

嘉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低空经济并非简单的飞行器竞赛,而是对城市空间的一次深刻重构。”从医疗急救到农业生产,从商务通勤到城市配送,低空经济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叫飞车”“无人机送快递”将如同日常点外卖一样稀松平常,让天空真正成为服务百姓生活的“民生新空间”。

在万亿赛道上奏响“四重奏”

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正一步步走进现实。从大中型飞机到小微飞行器,从载人航空到无人机集群,这些都见证着低空经济的崛起。

近年来,嘉兴“低空 +”的应用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这背后,是低空经济这一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作为万亿级规模的“新蓝海”,低空经济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迅速崛起。

嘉兴低空经济这一良好发展态势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地理禀赋、产业基础、市场规模与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就像四个紧密配合的音符,共同奏响了一曲发展的“四重奏”。

地理禀赋:天然飞行区优势尽显

作为长三角平原城市,嘉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全年适航天数超过300天,其空域条件堪称“天然飞行区”。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各类直升机起降点33个、无人机起降点71个,为打造低空经济联通大物流、大网络的干支线,形成立体交通新范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基础:低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已有18家低空制造企业、8家低空应用企业相继落户嘉兴,这些企业串联起了研发、制造、测试、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使得低空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例如,平湖重点建设低空配套制造、低空航空器、低空运营服务等关联产业,积极构建航空航天“211”现代产业体系;海宁也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上全力以赴,打造航空装备产业平台。

市场规模:庞大需求推动场景落地

嘉兴不仅是江南地区的重要粮仓,农民收入连续21年领跑浙江全省,还是一座工业强市,所辖五县(市)全部跻身2024年中国工业县(市)百强榜单。与此同时,城市的人气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到560.8万人,实现了40余年的正增长。旺盛的产业需求和庞大的市场体量,有力地推动了“低空 + 农业”“低空 + 工业”“低空 + 消费”等场景的加速落地,既为低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政策支持:明确目标引领发展方向

2024年9月,《嘉兴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正式发布。该方案从布设低空基础设施网、完善低空航路航线网、构建低空飞行服务网等方面着手,明确提出到2027年将嘉兴打造成为“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高地”,构建“3 + 2 + 2 + X”的总体发展格局。

在这“四重奏”的协同发力下,嘉兴正以先行者的姿态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加速奔跑,一个“天上有飞机、空中有航线、地面有产业、应用有场景”的立体化发展格局正逐渐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亮出“组合拳”打响“突围战”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并明确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这标志着低空经济已从最初的探索试验期,正式迈入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各地纷纷抢抓机遇,积极布局,着力将低空空域从“自然空间”转化为“经济空间”。南京实现了吨级以上eVTOL“空中的士”首次跨长江飞行;深圳的无人机外卖配送服务平均每天达到近700份;珠海与深圳之间实现了eVTOL跨海跨城空中航线首飞;上海也实现了无人机常态化运送海岛海鲜和快递等。

面对万亿级“新蓝海”,嘉兴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嘉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低空空域管理尚不完善、低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技术标准化程度较低、低空飞行安全仍存在风险等问题,成为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但这些问题也是产业走向成熟必须跨越的门槛。

对此,嘉兴果断打出了“组合拳”。

机制创新:探索空域管理新模式

嘉兴率先组建了低空经济工作专班,以“清单化 + 项目化”的方式推进“3 + 2 + 2 + X”发展布局。在空域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做好低空安全底座建设,积极准备承接国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特别是与上海虹桥机场签署战略协议后,“空中走廊”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全省首条跨省载人低空航线直通上海浦东机场,长三角核心区首条低空交通环线连接苏州工业园区,区域协同发展正式迈入“飞行时代”。

基础建设:搭建低空经济发展平台

由嘉通集团牵头的嘉兴市低空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于2025年3月底完成注册,并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该公司将重点聚焦城市低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运营、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飞行场景应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四大业务板块,协助政府安全、高效、有序管理低空空域飞行活动,为用户提供飞行服务保障,并推动低空飞行活动在各个领域不断延伸,逐步实现低空飞行全领域应用,带动全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放眼未来,一批标志性项目正蓄势待发。直升机起降场正在进行选址布局,公交枢纽将变身为无人机“空中驿站”,高速服务区和轨道站点将配置智能机巢,这些项目将共同编织起一张城市低空服务网络。

嘉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打造一批具有嘉兴特色的应用场景,在政务、载人、物流等方面实现‘人物齐飞’。”嘉兴市低空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计划通过与国内专业航运公司合作,在直升机载人方面力争开通一条以上跨省市线路,推动“低空 + 旅游”观光体验线路运营,并试点推进建设临空经济区的物流快递无人机线路。

本文全面介绍了嘉兴低空经济的发展情况。嘉兴凭借低空交通环线通航等举措,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在出行、物流、农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其发展得益于地理禀赋、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和政策支持。面对低空经济发展新阶段,嘉兴通过机制创新和基础建设打出“组合拳”,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0834.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