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为一名90后,在与父母一同观看评剧《杨三姐告状》后的诸多感悟,包括对评剧这一传统戏剧形式看法的转变,以及由这次观剧延伸到对文化消费的思考,强调文化消费不仅能满足精神需求,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
不久前,我和父母一同前往本地的文化中心观看了一场评剧,剧目是《杨三姐告状》。我呢,作为一名90后,在这之前,对评剧这种传统戏剧形式的了解简直少得可怜。我小的时候就看过赵丽蓉老师的小品,在小品里听她唱过几句“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除此之外,评剧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这次之所以会走进剧场,全是因为老爸在小区群里看到有消息,然后抓住机会买到了三张优惠力度很大的门票。
老爸抢到票后,马上就给我打电话,问我周六晚上有没有空。说实在的,那一周我的工作特别忙。不过我稍微想了一下,就很快答应了。我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因为这场戏的演出阵容非常强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是一个能让家人在相处过程中增进感情的好机会。当我走进剧场,找到座位,坐在父母中间的那一刻,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种仿佛穿越时空的感觉油然而生。感觉光阴就像在瞬间消逝,上次和父母一起走进剧场,已经是我刚上大学时候的事情了。
和记忆中的画面相比,我已经从一个年少无知的懵懂少年,变成了三十而立的家庭“顶梁柱”。父母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大的变化,但是仔细一看,脸上却不知不觉地多了几道皱纹。还没等我感慨多久,剧场的灯光就暗了下来,演员们伴随着明亮的胡琴声和热闹的锣鼓点,一个接一个地登台亮相,半念半唱地推动着剧情发展。我以前更喜欢看现代音乐剧,但是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在我刻板印象中觉得“老掉牙”的评剧竟然是这么好看。
《杨三姐告状》可是经典作品,虽然创作于民国初年,但它的魅力至今依然闪闪发光。在演出过程中,扮演杨三姐母亲的演员,重现了赵丽蓉老师那种技艺娴熟又逗趣搞笑的语言风格和动作体态,让我瞬间就有了一种“一秒穿越”的感觉。就这样,我和父母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非常值得票价的三个小时。在送父母回家的路上,我们还对剧情进行了一连串的讨论。回到自己家之后,我才突然意识到,这样的时光是多么的珍贵难得。
近年来,以春节消费为代表,传统节日前后的各种文化消费已经成为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剧场推出的各类演出,到各种各样的文化主题游园集会,再到商场里的非遗手工艺品展示、书店里的讲座分享等等,每逢佳节,这些领域都会变得非常火爆。就拿电影“春节档”来说,近年来票房多次超过百亿元。
这些消费领域之所以这么火爆,不仅仅是因为文化内容和服务很吸引人,还因为它们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理想的相处场景,让真挚的感情升温。春节假期的时候,那些返乡过年的年轻人,心里其实都藏着对亲人、老朋友、老同学的思念,可是一见面,却常常不知道该聊些什么。年轻人和长辈之间的“代沟”,可能会影响原本温馨的团聚时光;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也可能因为生活环境和人生境遇的不同而感到有些“陌生”。这个时候,如果大家一起去看一场演出,或者逛一逛庙会,就可以起到“破冰”的作用,让人际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类文化消费的兴盛,不但对经济有提振的作用,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看完那场评剧之后,我向父母提议,春节的时候可以再一起去影城看几场贺岁电影,同时我还鼓励老爸多去微信群里抢抢演出票。这些文化消费场景,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像冬夜里的篝火一样,还能让我们在围炉而坐的时候感觉更加温暖。
本文首先分享了作者观看评剧的经历,从对评剧的陌生到喜爱,以及观看过程中的家庭温馨氛围。接着阐述了传统节日期间文化消费的繁荣现象,分析其火爆的原因不仅在于内容本身的吸引力,还在于能够改善人际关系。最后,作者由观看评剧延伸到对未来家庭文化消费的规划,体现了文化消费在丰富精神生活和增进家庭情感方面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