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湖南制造业,详细介绍了当地企业通过产业裂变、提质降本、创新驱动等方式,积极寻找市场增量、效益增量和价值增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工业增长“第二曲线”的情况。
在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时节,制造业大省湖南的工厂车间里,一场火热的“产业更新”正在上演。4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了题为《找增量转动能,湖南构建工业增长“第二曲线”》的报道,深入揭示了湖南制造业的发展新态势。
产业裂变,寻求市场增量
最近,一款国产高性能新能源汽车引发市场热议,其刹车盘采用的碳陶复合材料,供应商是来自湖南益阳的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底,该企业还因传统业务大幅萎缩而发愁,但在新能源汽车刹车盘等新订单带动下,从今年1月中旬起就满负荷生产,春节前夕还紧急招聘了50多名员工。该企业总裁戴朝晖表示,如果只做传统业务,企业可能已经关门。如今,企业生产的碳基复合材料在锂电、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新兴市场不断开拓应用场景,还针对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等行业需要的新型材料加快布局。
湖南作为制造业大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闻名遐迩,但产业底色较为传统。近年来,这些产业要么进入下行周期,要么遭遇需求“天花板”。对于金博碳素这类企业而言,找到新增长点关乎存亡兴衰。
湖南株洲作为老工业城市,其支柱产业通过“裂变”找到了新动能。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例,其业务不再局限于轨道交通领域,而是以算法、器件、材料三大技术为“根”,构建了轨道交通、清洁能源、汽车与工业三大产业集群。近三年,该公司营收规模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元台阶,2024年营收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近15%,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在寻求市场增量的过程中,传统企业由“等风来”转为“迎风上”。湖南福德电气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阻器、整流柜等电气设备,原来客户主要来自轨道交通、特高压等行业。在传统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该企业将今年的产值增速目标定到了60%。其董事长李稳根表示,抢占风口让企业逆势增长。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兴起,算力中心电源模块需求井喷式增长,企业抓住机遇新购土地和厂房,相关产品营收有望从前年的200多万元增至今年的2亿元。
提质降本,挖掘效益增量
在长沙经开区的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内,上百台蓝色涂装的新能源重卡一字排开,场面十分壮观。过去一年,三一新能源重卡销售1.4万多台,同比增长166%,其中一款自重轻、能耗低的车型更是被评为“年度爆款”。尽管当前重卡行业竞争激烈,但三一重卡坚持价值营销优先,不仅是行业里为数不多的盈利企业,还率先上调产品销售价格。三一重卡总经理罗畅国表示,调价的底气来自高品质产品、高水平技术和高标准服务。比如,今年三一重卡服务工程师数量由300多名增加到500名,要求任何故障都在24小时以内解决,通过增值服务为客户带来增量效益。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着力降本增效,为自身赢得更大生存空间。近两年来,储能材料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成本竞争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主要生产三元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技术迭代和设备升级不断强化成本管理。从老工厂到新园区,该企业的产品综合能耗实现“三连降”。其副总经理李敏介绍,最新投入使用的核心设备辊道窑,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产能增加3倍以上,做到了能耗更低、效率更高。
挖掘效益增量的另外一招,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湖南省工信厅人工智能与数字产业处副处长朱颖表示,当前,不少传统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生产制造,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中“看不见的力量”。据了解,今年湖南计划新建智能制造企业360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1080条(个)、智能工位5400个,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齐头并进。
创新驱动,提升价值增量
一家鞋厂过去处于“微笑曲线”底端,近两年对标高端品牌,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一家光学薄膜生产企业,准备新上三条生产线,因为研发和设计能力较强,今年产值、税收有望翻番……开年以来,湖南桃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夏薇忙着调研企业和招商引资,她最突出的感受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企业,都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研发实力,“哪怕是很普通的产品,也能做出高附加值”。
记者走访湖南多地园区时,同样看到很多企业将“新建研发中心、加大创新投入”作为必选项、优先项。有的制造企业研发费用占比超过10%,有的企业还对下属事业部提出“不研发、就处分”的考核要求。
在湖南湘江新区,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从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实验室起家,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血糖仪生产企业,近三年研发费用年均增长约20%。该企业生产总监顾中飞表示,“医疗健康是刚需市场,我们看到机会就要敢于研发。”企业正在新建一栋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在岳阳市湘阴县,湖南省金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生产栏杆起家,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制造车间,一块块钢板通过自主研发的生产线,像“揉面条”一样变成精密复杂钢型材。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兵表示,“技术优势成了市场优势,我们的高端产品销售不降反增。”公司技术不断“进化”,今年将继续投入1500万元左右,研发填补市场空白的3至6毫米厚壁精密钢,预计年产能超万吨。
从“研发增量”到“价值增量”,一个个案例背后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相互加持。湖南省工信厅厅长王卫安表示,湖南正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工业增长“第二曲线”。
本文介绍了湖南制造业企业通过产业裂变、提质降本、创新驱动等方式,积极寻求市场、效益和价值增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工业增长“第二曲线”。湖南制造业正凭借这些举措,不断突破传统产业局限,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