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世纪之交的罗店工业园区曾面临发展困局,后借“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挂牌及相关政策契机,通过腾挪产业空间、改造低效用地等方式,成功吸引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故事。
回溯到世纪之交,罗店工业园区正式建立,它曾是上海钢铁产业链中举足轻重的支点。然而,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占地2.39平方公里的传统工业园区逐渐陷入了发展的泥沼。钢材加工、物流仓储等低端业态占据了主导地位,园区的亩均产出甚至不及全市均值的三分之一,建设用地空间也几乎消耗殆尽,发展的脚步变得举步维艰。
转机出现在2020年,随着“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挂牌,一场自我革新、刀刃向内的转型攻坚战就此全面打响。
2024年,上海市全面开展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罗店工业园区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政策契机,严格对照市级工作要求,巧妙地做好“乘法”和“加法”。经过一番努力,成功腾挪出近300亩的产业空间,这相当于再造了十分之一的园区体量,为生物医药产业在北上海的蓬勃发展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位于罗春路218号的顺能模具地块,占地60亩的老厂房主要从事钢板剪切业务,这与园区的发展定位严重不符,而且土地利用综合效能极低,因此被列为D类低效用地。宝山区政府果断实施整体收储,恰逢上海国资旗舰平台临港集团在全市范围内搜寻生物医药产业载体,宝山区及时与之进行对接,最终双方达成合作。如今,该地块已实现“净地”状态,具备“拿地即开工”的显著优势。项目将新建8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生物医药载体,计划引入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前沿领域的企业。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6亿元,有望成为“工业上楼”与生物医药标准厂房建设的标杆项目。
不远处的苗圃路两侧,一场空间革命也在同步上演。这条工业带曾经因为16家集体企业碎片化分布,沦为了阻碍发展的“肠梗阻”。如今,区规划资源局会同镇、园区,历时数月整合了13.7万平方米的用地。随着金属加工、建材仓储等落后产能的清退,这片腾空的土地正静静地等待着生物医药“金凤凰”的降临。
在镖荣地块,闲置了七年的水泵厂旧址正在上演着“腾笼换鸟”的精彩故事。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园区定制建设了高端GMP标准厂房,以此吸引优质项目落地。为了破解“业主怕亏、企业怕变”的双向顾虑,园区创新推出了“双向托底”机制:园区公司整体租赁改造后的厂房,再转租给有需求的企业。通过这种灵活的机制,成功引入了惠永高端制剂项目,让惠永制药抓住了产业化的“窗口期”,实现了从研发到量产的完美跨越。
如今,这片曾经的钢铁之地正迸发出惊人的创新活力。1月6日,东方生命港•宝山药谷项目破土动工,宝济药业重组蛋白药物产业化项目、国盛产投宝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也竣工投产,数十家生物医药企业在这里形成了集聚态势。曾经钢花四溅的厂房车间,正在逐步进化为孕育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创新热带雨林。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宝山持续开展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处置工作,努力探索低效产业用地盘活的最佳路径和最优模式,以“智造空间”开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局面,积极推进宝山的高质量转型发展。
罗店工业园区从传统钢铁产业陷入发展困境,到借助政策机遇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的过程。通过对顺能模具地块、苗圃路两侧、镖荣地块等低效用地的改造和盘活,成功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宝山也在持续探索低效产业用地盘活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