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兼CEO于骞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接受媒体采访的内容。于骞分享了对智驾平权和安全性的看法,并对智驾行业的多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解答,如全民智驾对方案商的影响、智驾方案中激光雷达的应用、智驾成本下降空间等,展现了轻舟智航在智驾领域的发展思路和策略。
车东西4月2日消息,在3月30日下午举办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兼CEO于骞接受了包括车东西在内的多家媒体的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于骞深入分享了他对于智驾平权和安全性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体验到智能驾驶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好事。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智能驾驶的市场空间,还能有力地推动整个智能驾驶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于骞着重强调了安全性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关键地位。他指出,随着智能驾驶车辆开始大规模交付,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肃问题。
于骞坚定地表示,安全是智能驾驶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未来,轻舟智航将把工作重点放在平台化建设方面,通过平台化来不断提升产品能力,同时有效降低交付成本。
以下是本次采访的实录节选:
▲于骞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期间接受媒体采访
1、您觉得智驾平权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于骞: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一件好事。以前,只有豪华车的车主才有机会体验到智能驾驶,而现在,价格仅为10万的乘用车也能让消费者享受到这一先进技术,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而且,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智能驾驶,这样市场空间会变得更大,所以我认为智驾平权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全民智驾”之后会有更让更多人选择方案商吗?
于骞:在全民智驾的时代,无论是智驾公司提供的方案,还是主机厂自己的方案,消费者和企业都会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带来安全、可靠、舒适驾驶体验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方案商具体是谁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对产品有更高的要求。
3、“智驾平权”对消费市场是狂欢,对于很多中上游的供应链企业会不会是一场噩梦,这波浪潮是否会导致一大批企业很快被淘汰出局?
于骞:如果供应商的产品缺乏大规模交付的量产经验,那么他们在这个市场中将会面临比较艰难的处境。以前,主机厂在选择供应商时,可能只是看看PPT、看看demo车就做出决定了。但现在不同了,主机厂尤其是那些头部的大规模主机厂,他们不会再看“期货”,而是更看重供应商有没有大规模的量产经验。因为只有通过大规模的交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才能得到真实有效的验证,越是负责任的头部主机厂,越会重视这一点。
4、您刚刚提到“安全的智驾”,重点强调安全,您觉得在接下来的(智驾)方案上面一定会存在激光雷达吗?
于骞:在我看来,激光雷达更多的是一种产品选择,而并非单纯的技术选择。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视觉传感器是非常重要的传感器。然而,短期内,由于中国的驾驶环境非常复杂,增加激光雷达能够显著提高智能驾驶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一些豪华车、价格昂贵的车型,增加激光雷达是有益的,我们可以把激光雷达理解为一种安全件。
5、智驾成本还有多大的下降空间,或者说主要能再挖成本的地方是什么,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
于骞:首先,规模效应会带来成本的显著下降。从历史数据来看,规模在十年内增长100倍,价格可能会下降1000倍,单位算力的成本正在快速降低。同时,传感器的成本也在迅速下降。以前,一套激光雷达的价格高达几十万,而现在已经降到了千元水平。毫米波雷达、4D毫米波雷达,甚至摄像头的成本也在下降,只不过下降的趋势有所不同。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快速演进,智驾系统的整体成本也会持续下降。
6、为了企业今后的发展,现在是怎么准备的?
于骞:我们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稳健的发展方式,始终围绕着用户价值来构建企业的发展战略。我们会按照从0到1,再从1到10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个阶段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平台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只有把平台化做好,才能更好地提升产品能力,同时也能更方便地进行复制,从而降低交付成本。
本文围绕轻舟智航CEO于骞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采访内容,详细阐述了其对智驾平权、安全性等关键问题的看法。于骞认为智驾平权利大于弊,强调安全是智驾的核心,指出规模和技术进步将推动智驾成本下降,并表示轻舟智航会通过平台化建设提升产品能力和降低成本,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