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某新茶饮新品因冰块过量遭消费者吐槽这一现象,深入分析了饮品加冰问题的现状、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商家此举背后的成本考量以及对行业的影响,最后呼吁企业重视消费者权益并提出改进措施。
某新茶饮新品因冰块过量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吐槽。图为网络相关截图。
近日,据九派新闻报道,某新茶饮推出的新品,由于冰块添加过量,遭到了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大量吐槽。多名网友亲自进行了实测,结果发现,一杯标价为23元的奶茶,其中冰块的占比竟然高达30%以上。即便是消费者选择了“少少冰”的选项,杯内依然被放入了大量的冰块。当冰块融化之后,饮品的量甚至不足杯体的三分之二,这一情况被网友调侃为“三分之一的钱买了空气和冰”。
“明明是卖冰的,还送了杯奶茶”,饮品过量加冰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早在2023年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就曾经联合发布文件,倡议饮品加冰应该以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然而,由于这种倡议并不具有强制性,而且饮品加冰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仅仅依靠商家的自觉,很难解决饮品加冰过量的问题。要治理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仍然需要外力的监督。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花费了金钱,自然希望能够得到与之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当一杯奶茶中冰块的占比过高时,消费者难免会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的漠视。
在接受采访时,涉事品牌旗下的部分门店回应称,他们是“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范”。但是,如果所谓的标准就是让大量的冰块占据奶茶杯的空间,那么这样的标准是否合理呢?它又是否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新茶饮市场呈现出烈火烹油般的扩张态势,各类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市场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不惜在产品质量上动手脚。冰块加得多了,其他材料的用量自然就会减少,商家这种成本控制的意图一目了然。
然而,这种做法无疑是短视的。从长期来看,它损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利益,更是整个茶饮行业的健康发展。当消费者遭遇类似的问题后,他们可能会对整个茶饮行业产生信任危机,进而影响到行业的整体销量和发展前景。
客观来讲,商业的逻辑是多面且复杂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环境中,面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都会选择对自身最为有利的经营方式。但是,商业世界总归有一个底层的逻辑,那就是企业在追求创新和利润的同时,不能忽视消费者的权益。无论企业的经营手段多么多样,愿景多么宏大,都不能背离“消费者权益至上”这个第一性原理。
基于这样的认知,相关企业不能把消费者的吐槽和媒体的监督当作“挠痒痒”“耳旁风”,而应该真正重视起来。企业要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认真对待媒体的监督,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例如,企业可以重新评估产品的冰量标准,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进行合理调整;加强对店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更加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让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新茶饮是一个规模达到千亿级别的赛道,目前市场红利尚未见顶,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正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所说:“消费者不是别人,他是你的妻儿。”消费者并不傻,商家只有真正拿出货真价实的产品,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买单。
本文围绕新茶饮冰块过量的问题展开,揭示了该现象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商家背后的成本考量以及对行业的不良影响。强调企业应重视消费者权益,遵循“消费者权益至上”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新茶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