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国家电投湖南行”融媒报道活动的情况,深入介绍了国家电投在湖南建设智慧场站的举措、成果以及带来的诸多积极影响,包括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巡检策略的创新、员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
2025年3月24日至26日,一场极具意义的“绿色国家电投湖南行”融媒报道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娄底两地顺利举行。众多记者实地探访了智慧场站建设项目,得以近距离了解新能源运维是如何从以往的“深山驻守”模式成功转型升级为如今的“云端值守”模式,同时也聚焦了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借助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
涟源龙山风电场地处海拔1200米的高处,场区内安装了25台风机。而与之相距几十公里外的国家电投五凌电力湘中维检中心,借助先进的新能源智能运维系统,值班人员只需通过运行监控大屏,就能远程实时监视7座场站的设备运行状况,真正实现了“远程集控”。
五凌电力涟源龙山风电场
在湘中维检中心的智慧大屏上,风电场设备的运行情况被实时监测着。一旦设备发出报警信号,运维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远程故障诊断分析。而且,维检团队在1.5小时内就可以赶到现场进行处理,这大大缩短了应急处置的时间,也极大地减轻了场站维检的压力。
五凌电力远程智能运维中心
据五凌电力发电集控中心主任沙永兵介绍,与传统模式相比,智能运维系统能够减少60%至70%的人力资源投入,并且在夜间还可以采用少人(无人)值守模式。
国家电投智慧场站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数智化技术应用、生产管控模式优化、体制机制调整、业务流程再造以及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等,构建起了“2 + N”(生产运营中心 + 电力交易中心 + N个区域维检中心)的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智化、精细化的现代智慧运营体系。这一体系推动了数字工具、智能应用与产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了生产运营管理效能和劳动生产率。
相较于传统的“一场一站”模式,国家电投智慧场站采用“集中监控、区域维检、产销协同、少人(无人)值守” 的集群化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大幅提升了新能源运维的集约化管理水平。
2022年11月,湖南娄底湘中维检中心建成,它负责管控7座场站,装机容量达到42.5万千瓦。2023年,五凌电力选取涟源龙山风电场、新田光伏电场作为首批试点场站。五凌电力总经理刘兴义介绍说:“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投运湘中、湘南、中卫、玉溪4个维检中心,完成10座场站的智慧化改造。通过‘设备集控、场站集群,人员集中,技术集享’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新能源运维检修的‘2小时工作圈’。”
随着智慧化改造的逐步深入,截至2024年底,已有122座新能源场站接入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集中监控容量达到718万千瓦。
为了进一步提升巡检效率,五凌电力推行了“一人一机”的移动式巡检策略,利用无人机结合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进行多元数据分析,弥补了传统人工巡检无法全面覆盖的问题。
五凌电力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李贤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成立了无人机飞检大队,对所有风电场的风机进行定期巡检。通常情况下,每个风电场每年巡检一次,但对于设备状况较差、叶片缺陷频发的风电场,我们会增加巡检频次,以便提前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提高运维效率。”
五凌电力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李贤明介绍智慧场站情况
五凌电力以无人机飞检大队为基础,结合热成像、AI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了无人机巡检平台,实现了试点场站高精度数字影像模型、光伏组串电流电压、无人机双光图像等多维度信息的融合。基于行业最新一代YOLO算法进行适用性改进,能够精准识别定位组件热斑、二极管、开路等多种缺陷,并自动生成巡检报告,辅助现场运维人员精准消缺。
五凌电力科技公司董事长万元介绍:“我们的场站搭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智能运维系统,可实现集中式风电、光伏资产的全景监测、智能预警、专家分析、能效分析及设备状态评估。”该系统自2024年6月上线应用以来,已推广应用到53座风电、10余座光伏场站,通过系统预警提前发现风电齿轮箱失效、轴承磨损、变桨轴承断齿等各类风电设备缺陷300余项,避免设备故障损失约500万元;通过无人机巡检、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提前发现光伏组件、逆变器等各类设备缺陷近万余处,挽回发电损失约1200万千瓦时。
五凌电力科技公司董事长万元介绍无人机巡检情况
李贤明介绍道:“我们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实现场站少人(无人)值守,降低场站现场人员作业风险,达到‘减员、增效、强安’的目的。”
推进智慧场站建设后,五凌电力员工实现了“下山进城”,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湘中维检中心运维核心管理石良策深切体会到了智慧场站带来的变化。他表示:“以前一个新能源场站就四、五个人在山上轮流值守,个人学习成长和后勤保障都条件有限。”得益于“双馈实训 + 直驱仿真”风电真机实训平台和良好的培训机制,他和同事们的工作“由点及面”转变,锻炼机会增多;工作之余,也有更多时间集中学习、钻研技术难题,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提升、创新创效氛围。
工作人员协助记者体验VR仿真平台
依托维检中心,五凌电力实现了区域统筹管控,区域内技术监督力量共享、技术人员灵活调用、物资采购标准统一,将过去单场单站模式转变为现在的集群化协同运维模式。这使得场站单位千瓦运行维护费有效减低,设备消缺及时率和完成率显著上升。2024年,湘中区域在集中维检模式下开展设备消缺较传统管理模式下节省工期55.04天,增发电量约312万kWh,产生效益约190万元。
在产销协同方面,五凌电力完成了湖南区域现货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开展了湖南省集中营销管理系统智能化升级,逐步打破了产销两侧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目前,集团在湘36座新能源场站发电数据及风光功率预测数据已接入系统,并逐步获取外部市场供需等数据。2024年,公司通过调整发电检修计划、交易策略256次,多电源品种协同营销,实现新能源减弃增发绿电超2亿千瓦时,集团在湘的214万千瓦市场化新能源集中营销率达到100%。
本文围绕“绿色国家电投湖南行”活动,详细介绍了国家电投五凌电力在湖南建设智慧场站的多方面成果。从智能运维系统的高效应用,到巡检策略的创新升级,再到员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产销协同的推进,充分展现了智慧场站在新能源运维中的巨大优势和积极影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发电量,还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和创新。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