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六郎乡香椿产业的发展情况。春日里香椿芽鲜嫩飘香,村民积极采摘,香椿不仅营养美味,且郧西的自然条件适宜其生长,使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当地通过改良品种、成立合作社、进行深加工等方式,将香椿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香椿香,飘万里。”阳春三月,当大地渐渐苏醒,万物开始焕发生机,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六郎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场关于香椿的春日盛宴正悄然拉开帷幕。3月31日,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香椿树像是被春天轻轻唤醒,纷纷探出了尖尖的“脑袋”。那紫红、鲜嫩的椿芽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仿佛是春天派来的使者,带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走进该乡两岔河村的千亩香椿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香椿树沿着山势整齐排列。满枝的嫩芽密密麻麻,像是给香椿树披上了一层紫红色的纱衣。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瞬间沉醉在这春日的芬芳之中。此时,村民们正忙碌地穿梭在香椿树之间,他们熟练地采摘着椿芽,然后迅速地打捆。郧西县百旺红油香椿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德宝介绍说:“今天有20多个工人在这儿采摘,采摘量能达到2000多斤呢。”新鲜的椿芽采摘下来后,会经历挑选、称重、装箱、加冰等一系列工序,最后打包装车,销往武汉、西安、北京等全国各地。如今,这些鲜嫩的香椿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天的销量至少有几千斤,多的时候一天能走一两万斤。
六郎乡村民在香椿基地采摘香椿。徐军摄
香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树上蔬菜”,还享有“开春第一鲜”的美誉。它不仅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郧西境内60%以上的土地属于山地黄棕壤,这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到1.5左右,为香椿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正因如此,郧西香椿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以前,郧西香椿主要靠农户在房前屋后自种自采,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产业优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县积极改良香椿品种。经过不懈努力,培育出的纯红色香椿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王德宝介绍说:“以市场最低价计算,每株香椿树的产值能达到5元左右,每亩地的产值可达6000元。如今,试验地的香椿树已经成林,长势最好的香椿树有3米多高。每年3月中旬开始采摘,每2天采摘1次,7天一茬,两个月下来可采摘20万斤呢。”
“我已经在这打零工几年了,家离香椿基地很近,一天能挣100元左右,一个月能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而且这活也比较轻松,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照顾到家人。”村民黄丽开心地说道。香椿产业的发展,不仅让香椿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然而,香椿是春天独有的美味,采摘时间仅有2个月。为了把香椿做成四季生意,郧西县六郎乡成立了香椿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郧西50个村、400余农户达成订单合作,还投资建立了加工厂。在这里,工人们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开发出了腌渍香椿、香椿酱、香椿油、香椿茶等系列产品。
加工成品的香椿产品。徐军摄
在郧西县百旺农业红油香椿专业合作社里,20多名工人正熟练地忙碌着。装瓶、计量、封口……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瓶220克的香椿酱,售价15元,附加值比卖椿芽高多了。王德宝介绍说:“去年仅香椿酱就卖了100多万元。”用鲜椿芽加工的香椿四季菜,年产值更是达到了500余万元。
为了进一步推动香椿产业的发展,郧西县引进了3家企业,对香椿进行深加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同时,该县还加大了香椿产品研发、品牌认证力度,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郧西香椿产业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目前,该县已种植香椿12万亩,年产值超亿元,香椿产业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围绕郧西县六郎乡的香椿产业展开,介绍了春日香椿芽的采摘情况,阐述了郧西香椿的优势及产业发展历程。当地通过改良品种、成立合作社、深加工等方式,将香椿从季节性的鲜蔬发展为四季产业,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