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港澳媒体联合东南亚与欧洲10余家华文媒体走进河南洛阳,聚焦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了龙门石窟的现状、历史、艺术价值等情况。
在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那热闹非凡的氛围中,一场文化探寻之旅正悄然展开。港澳媒体携手东南亚与欧洲的10余家华文媒体,一同走进了河南洛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他们此行的焦点,正是那承载着千年芳华与龙门神韵的龙门石窟。
看呐,那是龙门石窟的远景。(图/欧视)此时正值春风轻柔拂面,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坐落在洛阳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早已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每天都吸引着大量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当游客们站在卢舍那大佛之下,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口中不住地惊叹“奇迹、壮观,令人望而生敬……”
瞧这张游人如潮的龙门石窟照片。(图/欧视)龙门石窟可不简单,它可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在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看看这壮观的龙门石窟远景。(图/欧视)龙门石窟的规模十分宏大,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从那时起,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多个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了长达400余年之久。它南北长达1公里,如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堪称书法魏碑的精华,而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之作。
跨越了多个朝代的龙门石窟,宛如一部鲜活的历史画卷,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字资料,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它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2000年,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无疑是对它极高的认可。
本文围绕第42届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港澳及海外华文媒体聚焦龙门石窟展开,介绍了龙门石窟当下的热闹景象、重要地位、历史规模、艺术价值以及其文化意义和所获荣誉,展现了龙门石窟的千年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