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希望之光——徐汇区的长期关爱与干预

2025年世界孤独症日,介绍了徐汇区多年来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和关爱。通过具体案例展现早期干预的成效,阐述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还提及了孤独症的症状、徐汇区的筛查和干预模式,以及上海对孤独症儿童的相关关爱服务计划。

在2025年4月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悄然来临。多年以来,徐汇区始终将儿童健康视为核心要点,不断致力于健全完善健康网络、打造高效平台、组建专业队伍以及优化管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徐汇区一直长期关注并关爱着孤独症儿童群体,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诸多努力。

孤独症儿童的希望之光——徐汇区的长期关爱与干预

在徐汇区妇幼保健所那温馨的“星语心园”工作室里,有一个名叫小星(化名)的两岁半孩子正在接受早期丹佛模式的干预治疗。早期丹佛模式是一种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综合性干预方法,它通过设计个性化的游戏活动以及积极的互动环节,来促进孤独症儿童在社交、语言、认知以及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时间回溯到半年多以前,小星在社区常规儿童体检中被筛查出具有孤独症倾向,随后在儿科医院得到了确诊。当时的小星几乎不怎么说话,仅仅对简单的一步指令有反应,这可把他的父母长辈们急坏了。不过幸运的是,小星的情况被及时发现了。在徐汇区妇幼保健所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干预后,如今小星的状态有了明显的改观,他的进步让家人看到了希望。

孤独症儿童的希望之光——徐汇区的长期关爱与干预

孤独症这一病症,不仅仅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给整个家庭的幸福带来巨大的冲击。对于儿童孤独症而言,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徐汇区通过筛查阳性确诊的孤独症儿童,比那些自由就诊确诊为孤独症的儿童整整提前了20个月。这20个月的时间差,为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赢得了无比宝贵的时间。而且,经早期筛查确诊的患儿均得到了有效的干预,他们的预后情况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儿童孤独症的最佳干预年龄在3岁之前,所以除了要按时参加社区儿童体检之外,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密切关注孩子在沟通交流互动中的表现。

徐汇区妇幼保健所儿保科主任医师朱国伟表示,孤独症通常有五大症状,分别是不看、不应、不指、不语和不当。所谓“不看”,就是指孩子与他人的目光交流、对视的机会比较少;“不应”则是说当你叫孩子的时候,他回应的次数比较少;“不指”是指一岁左右的孩子还不会用手指物,当问他什么东西在哪里时,没有用手指物的行为;“不语”是指孩子到了一岁半以后依然没有语言表达;“不当”是指孩子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比如玩小汽车的时候喜欢玩汽车的轮子,或者喜欢看旋转的电风扇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为并不一定就代表孩子有问题,正常的孩子也可能会有“五不”等方面的表现。但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家长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孤独症儿童的希望之光——徐汇区的长期关爱与干预

早在2012年,徐汇区妇幼保健所及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已经开始开展孤独症早期筛查工作了。并且,他们将孤独症早期筛查纳入了社区常规儿童体检服务之中,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尽早进行诊断和干预。在这十余年间,他们共筛查了18 - 24月龄儿童55000余名,确诊儿童孤独症160余名。从2019年开始,徐汇区又将“孤独症干预技术”引入基层,先后在徐汇区妇幼保健所及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孤独症早期干预工作,逐渐形成了以社区为基地、家庭积极参与的“1 + 1 + 5”的孤独症干预模式。

近年来,孤独症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上海已经启动并开展了0 - 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工作,按照计划,到2027年底,上海市将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筛查、评估、诊治、干预、照料等全链条关爱服务体系。这一举措将积极回应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所关心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孤独症儿童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文围绕世界孤独症日,介绍了徐汇区在关爱孤独症儿童方面的长期努力和显著成效。通过小星的案例体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阐述了孤独症症状及早期筛查和干预的意义,还说明了徐汇区的干预模式和上海的相关计划,展现了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和积极作为。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528.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