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当天,上海市恒星实验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联合举办的“星语同行·共融未来”第18届孤独症日主题活动,包括双方合作协议的签署、医学专家团队的支持、学校过往举措、各方领导期望以及活动中的专题讲座等内容。
在4月2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世界孤独症日,上海市恒星实验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携手,共同主办了一场温暖且充满希望的活动——“星语同行·共融未来”第18届孤独症日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恒星实验学校校长徐洪妹与儿童医学中心金星明教授作为双方代表,郑重地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次与学校合作的首批医学专家团队堪称豪华阵容,其中有金星明教授、孙锦华主任医师、金志娟副主任医师、张媛媛副主任医师、廖力维副主任医师、张蓓华副主任治疗师、曹庆博士等七位在孤独症诊疗与教育干预领域深耕多年的医学专家。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通过定期咨询、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为恒星实验学校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持,致力于助力孤独症儿童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
回溯到去年9月,恒星实验学校正式成立,它成为了上海第一所专门招收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自开办以来,学校就将开展孤独症儿童学前至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作为核心工作,采取多部门协同的方式,为孤独症儿童的全面成长保驾护航。学校党支部书记张杨莉满怀深情地说:“我们始终坚信,每一个孤独症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虽然有时独自闪烁,但也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全方位的支持。”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季庆英也表达了对此次合作的期待:“医学与教育的结合,将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带来新的希望。我们期待通过合作,为孩子们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帮助。”
孤独症群体的康复与融合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上海市残联康复处处长彭岩岩介绍,去年11月,上海正式挂牌成立了两家市级示范型孤独症自助互助康复基地,其中之一就设在恒星实验学校。她满怀期望地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共同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理解的成长环境,让这些“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郭金华也在活动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要以“人民城市”理念为引领,构建孤独症儿童教育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医教结合、康教融合。他对恒星实验学校和儿童医学中心的合作充满期待,并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强化科研引领,推动康复技术向课程、教具等成果转化,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二是推动技术赋能,构建智慧化教育康复新生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育康复的效率和质量;三是凝聚社会合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网络,让孤独症儿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得到关爱和帮助。
活动中,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环节。中国发育行为儿科学创建人金星明教授为恒星实验学校的教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开发孤独症儿童潜能:医—教—家—康结合”的专题讲座。她从政策、行动和健康管理三个维度,向现场教师传递了一个重要理念:孤独症不是缺陷,而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金星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经过教育和医学的实践,我们看到,单纯的单边行动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把救助赋能儿童、赋能家庭、赋能学校,通过科学的干预、精准的治疗和个别化的训练,真正提高孤独症群体的生存本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此次“星语同行·共融未来”第18届孤独症日主题活动,不仅见证了上海市恒星实验学校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合作,更展现了社会各界对孤独症群体的关爱与支持。医学专家团队的加入、各方领导的期望以及专题讲座的开展,都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和成长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在医教结合、社会合力的推动下,孤独症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