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关中山码头附近的大马路在一个世纪前是南京商埠的核心街道,以及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推出的“灯火大马路:南京商埠文献史料展”,还会提及展览中的重点展品如1898年的《江宁府地图》等,该展览梳理了南京商埠从开放到转型的历史过程。
沿着南京下关中山码头前的江边路向北缓缓前行大概800米,在道路的右侧,会出现一条毫不起眼的小街,它就是大马路。回溯到一个世纪之前,大马路可是南京商埠的核心街道呢,当时还流传着“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这样的说法。就在2月28日这一天,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在瞻园罗尔纲史学馆精心推出了一场名为“灯火大马路:南京商埠文献史料展”的展览,这个展览就像是一位娓娓道来的老者,细细讲述着南京商埠往昔的那些事儿。
在这次的展览之中,有一张地图格外引人瞩目。这是一张1898年出版的《江宁府地图》,在这张地图里,下关码头和马路都被清晰地标注了出来。更有意思的是,地图上还有一个非常小的船形标志,这个标志代表的是一个名为“洋棚子”的码头。该展览的策展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综合业务部主任孔令琦介绍说:“这张地图可是南京近代史上第一张运用科学比例尺制作而成的地图,它反映了南京在正式开埠通商之前下关地区的真实状况。”而且,这张地图还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一幅经过精确测绘,并且带有比例尺、标注经纬度的南京地图。
此次展览总共展出了各类档案资料、历史图片以及近代藏品等多达200余件。这些展品细致地梳理了南京商埠的历史进程,从它最初的开放,到逐步发展,再到走向繁荣,接着迎接解放,最后华丽转身成为城市名片的整个过程。其中,南京红色印迹调查资料、金陵关档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以及近代商号海报等重点展品,就像是一部部小型纪录片,记录着南京商埠地区的兴衰沉浮以及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历程。(记者 沈昭)
本文总结了南京大马路曾经作为南京商埠核心街道的重要地位,重点介绍了“灯火大马路:南京商埠文献史料展”,包括展览中的重要展品1898年《江宁府地图》,以及展览对南京商埠从开放到成为城市名片的历史梳理,这些都展现了南京商埠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