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位台湾海峡中部、南部相关海域组织的“海峡雷霆 - 2025A”演练,深入剖析了演练代号的意涵、第二天公布代号的原因以及远箱火武器装备的特点,揭示了此次演练对“台独”势力的强大震慑作用。
在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位台湾海峡中部、南部相关海域精心组织了“海峡雷霆 - 2025A”演练。此次演练意义重大,引发了广泛关注。
01 “海峡雷霆”新代号有何意涵?
“海峡雷霆 - 2025A”这个演练代号极具针对性。它生动地体现了解放军的反应速度如同雷霆一般迅猛,能够以雷霆万钧之势对“台独”势力进行强有力的震慑和精准打击。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形象地指出,对于赖清德和“台独”分裂势力而言,解放军就像是高悬在“台独”头上的一把锋利利剑,随时都可能出鞘;又如同高举在“台独”头上的一把重锤,随时会给予雷霆猛击。
具体来说,“海峡雷霆”有三重意涵。一是雷霆之怒。赖清德上台之后,顽固不化地坚持“台独”路线,肆无忌惮地挑衅一中原则,将台湾民众强行绑在“谋独”的战车上,把台湾推向了兵凶战危的危险境地。这种行径已经引起了海峡两岸同胞的极大愤慨。而这个行动代号就意味着烧向“台独”分裂势力的熊熊烈火,必将让“台独”分裂势力粉身碎骨。二是雷霆之势。要形成联合管控之势、联合慑打之势、联合封控之势、联合阻隔之势,全方位对“台独”势力进行压制。三是雷霆之威。以雷霆万钧之势震慑“台独”分裂分子,同时也希望岛内民众能够充分认清“台独”分裂言行的迷惑性、蛊惑性和危险性,坚决和“台独”分裂分子划清界限。
02 此次对台军演为何第二天公布代号?
专家表示,“海峡雷霆 - 2025A”演练是东部战区联合演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代号或者无代号都有着其特殊的内涵。事实上,“海峡雷霆 - 2025A”演练是在4月2日上午进行的,4月1日的演训并不属于此次演练。这背后透露出解放军行动的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变”。
军事评论员魏东旭分析认为,联合演训未对外公布代号,这正说明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解放军能够闻令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台海方向牢牢掌握控制权,对“台独”势力进行全方位的压制。这种模式完全是出于实战化的目的,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赢得制胜权。4月2日,通过公布演练代号,解放军把相关军事行动的性质和目的清晰地说清楚、讲明白,相信岛内的“台独”势力已经接收到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如果他们继续玩火自焚、数典忘祖,那么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03 远箱火武器装备有何特点?
在这次演练中,东部战区陆军部队位东海相关海域实施了远程火力实弹射击演练,对重要港口、能源设施等模拟目标进行了精确打击,并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国防大学教授张弛表示,远箱火武器装备主要有四个显著特点。
首先是射程远。与传统火箭炮相比,远箱火各型弹药的射程可以达到数十至数百公里,能够覆盖台湾岛全境,这使得解放军在作战中拥有更广阔的打击范围。其次是精度高。传统火箭炮没有制导功能,而远箱火具备制导功能,数百公里的打击精度能够达到“米”级,大大提高了打击的准确性。再者是火力猛。一次齐射可以发射数十枚各种型号的弹药,能够对目标造成强大的火力压制。最后是造价低。其造价相对于常规导弹来说明显要低,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远箱火能够做到“量大管饱”,担当起“越海杀器”的重任。这也表明,解放军打击“台独”分裂势力的手段更加丰富、更加强有力了。
本文围绕东部战区“海峡雷霆 - 2025A”演练展开,详细解读了演练代号的意涵、公布代号的原因以及远箱火武器装备特点。此次演练彰显了解放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对“台独”势力形成了强大震慑,同时也向岛内民众传递了反对“台独”的明确信号。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