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池行业:固态、硅负极等技术的发展展望

电池行业在2024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对2025年的展望。2024年电池行业整体运营稳定但缺乏亮点,多数企业仍盈利。文中详细阐述了固态电池、硅负极、磷酸铁锂、钠电池与混动技术、换电模式这几个方面在2024年的发展成果,并对2025年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4年电池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市场供过于求,但需求实则旺盛,全行业约70%的企业保持盈利,头部企业盈利还有所增长。不过这一年电池企业缺乏引发市场关注的重大事件,多是已有技术的落地和产品的年度更新,中国电池产业像是在“磨底”。然而,经历2024年的磨砺后,2025年可能进入稳定增长的新阶段。在这期间,中国电池企业找到了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固态电池进入验证阶段、硅负极扩大应用、磷酸铁锂不断升级、钠电池与混动技术双向奔赴、换电模式进入新阶段。固态电池一直被视为电池技术的下一个重大突破点,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低温表现优异等优点。2024年,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主流电池企业确定了固态电池技术路径,公布了关键指标,2025年将进行装车技术验证,2027年小批量生产。但固态电池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安全性方面,有研究表明锂金属负极的固态电池可能不如预期安全。半固态电池已在部分车企量产装车,但在新能源车市场表现一般,不过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机会较大,2025年其市场规模有望增长,成本也会随着规模扩大而下降。硅负极的理论比容量高,能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适用于多种正极材料和下一代电池技术,且可通过调节含硅百分比适应不同场景需求。2024年解决了硅负极充电时体积膨胀的问题,手机市场已开始应用含硅负极电池,2025年新能源高端车型也将应用,硅负极市场规模将显著扩大。磷酸铁锂早期因成本优势成为装车主力,后因能量密度等劣势市场份额下降,又因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如比亚迪刀片电池,其市场份额回升。2025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进步将使其电芯能量密度逼近25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逼近200Wh/kg,有望在高端车上实现1000公里续航,且快充、低温性能也将显著改进,不仅在中国冲击高端市场,还将被海外车企批量装车,市场前景看好。钠离子电池自2021年宁德时代发布后,因碳酸锂价格上涨而备受关注,后又随碳酸锂价格回落关注度下降。不过2024年宁德时代发布的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展示了钠电池在插电混动车型上的应用前景。插电混动车型电池充放电次数多,对电池循环寿命要求高,但铁锂电池在低温性能和电量监测精度上存在痛点,而钠电池低温性能好、电压平台宽、电量监测准,能解决这些痛点。2025年钠电池将在插混车型上装车应用。换电模式虽有成本高的劣势,但2025年车企和电池企业投入却增大。宁德时代计划建设1000座换电站,众多车企将推出使用换电体系的车型。换电模式除了补能和用户体验优势外,还具有能源基础设施属性,如站内电池储能、升级迭代和回收能力,其电池资产集中管理的资产属性也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2024年电池行业发展平稳且略显平淡,而2025年则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一年。固态电池将在技术和市场验证中接受考验,硅负极应用规模有望扩大,磷酸铁锂技术升级后将拓展市场,钠电池在混动技术领域找到新机遇,换电模式在新阶段将展现更多价值。这些发展方向预示着电池行业在2025年将朝着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26.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1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