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耕期间,山东威海针对当地耕地中低产田占比大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粮食单产,包括土地整理、推广新技术以及政府支持种粮大户等。
又到了一年中春耕春播的黄金时节。在2025年的春耕期间,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成为各地促进粮食生产的关键之举。山东威海,面临着耕地地力条件差的先天困境,绝大多数耕地都是中低产田。那么,当地究竟是如何让这些地块的单产水平加快追赶高产田的呢?
当车行于威海乡间,一排排梯田从车窗旁快速掠过。这些梯田不仅零散细碎,而且地力条件极差,根本不适宜耕种。这种丘陵山地在当地耕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高达68.2%。
在乳山的一处丘陵薄地,两台挖掘机正在忙碌地进行挖土整地工作,目的是把几块小田整合成一块大田。据村干部介绍,由于这片地离村子远,地力又差,过去这个山头上有800多亩丘陵地都被撂荒了。他们尝试开展土地整理,将细碎的撂荒地改造成适于机械化作业的大田块,然而不少农民对此并不乐意。
为了让农民接受地块的改变,段家村成立了合作社,让老百姓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分红,由合作社统一进行整地耕种。
农民们往往只算自己的小账,而村支书段志宏算的却是全村的大账。他介绍说,他们用挖掘机把多块小田整理成大田,有诸多好处。一来填平了沟壑和道路,使得耕地面积平均增加了1.5倍;二来挖掘机深挖土地时,让耕作层增加了一倍多,地力变得更好;三是整治后更便于机械化作业以及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最终的结果令人惊喜,2024年整理过的土地,单产翻了好几倍。
目前,威海已经把试点地区5800多小地块整合成880多块大田,新增耕地7000亩。2025年,威海将加快提升丘陵山地粮食单产水平。
威海当地230多万亩耕地基本都是中低产田,除了超过三分之二的丘陵山地,余下的平坦地块也有很多沙壤土,保水保肥效果差。那么,这种漏水漏肥的平原沙壤土又该如何提高单产呢?
眼前这片耕地,离海不到300米,是一块典型的滨海沙地。这里水肥都很难留住,再加上常年刮风,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
记者来到这里时,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种粮大户张斌正忙着给冬小麦铺设滴灌,进行水肥一体化作业。
上一季种玉米时,张斌就尝试搞水肥一体化,可村里人很不看好。但他还是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坚持铺了滴灌带,结果玉米创了高产记录,单产增加70%,达到1380斤。不过,要想提高单产,仅有水肥一体化还不够。随后,张斌带记者来到另一处相邻的两块麦地。
虽然精播机效果好,但买一台要13万,而传统播种机也就七八千,并且一年只用一回。买这样贵的播种机能把本儿挣回来吗?
张斌介绍说,他用精播机播种,每亩可以节约小麦种子10斤,相当于30元,每亩的产量能增加100斤,相当于120元,这一减一增就是150元。他手里现在有2000亩地,就相当于30万元,就是买两台精播机也是绰绰有余的。
2025年,威海在全市选择了5处像张斌这里一样的平原地块,累计有1000亩,主攻中低产田的单产提升。利用项目资金40万元,尝试新上水肥一体化等小麦增产新技术,叠加良种、良机等增产模式,力争项目区单产提升20%以上。
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离不开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最近3年,威海种粮大户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这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呢?
泽头镇如今是一个粮食生产大镇,可几年前,这里有1800多亩中低产田被撂荒无人耕种。政府以低廉地租鼓励种粮大户耕种撂荒地。
威海市文登区种粮大户于进海介绍,政府全力支持,投入几百万打造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以及提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项目资金、玉米大豆复合种植项目资金等。
眼前这些曾经撂荒的低产田,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产量更高的高标准农田。有单产提升技术的加持,于进海的地块产量和收益都相当不错。
今年30出头的小谭承包了2000多亩地,他找到已经小有名气的于进海直接拜师学艺。
按照老于的指点,小谭从征集承包地开始到采购农资、种子,购买农机和田间管理,都做得有板有眼,力争2025年拿到高产量、高效益。
据了解,无论是老庄稼把式还是年轻的种粮大户,大家的种粮积极性都很高。这个春天,大伙儿齐心协力,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2025年,威海市继续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支持力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行“先建后补”,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大户带动周边区域粮油作物大面积增产。
本文围绕2025年威海春耕期间提升粮食单产展开,介绍了威海针对丘陵山地和沙壤土等中低产田采取的土地整理、推广新技术等措施,以及政府对种粮大户的支持,使得种粮大户数量增长,大家积极提升单产,威海也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粮油作物增产。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