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鉴·黄浦江》在建投书局举行首发分享活动,介绍了黄浦江对上海的重要意义、该书的内容特色,还阐述了分享环节嘉宾们的交流内容,以及该书的成书基础、呈现形式、国际亮相情况等,强调其对记录上海“一江一河”战略格局和城市文明演进的重要作用。
“一条黄浦江,半部上海史”。黄浦江,宛如上海的生命脉络,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3月30日,一场特别的活动在建投书局拉开帷幕。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当代上海研究所、陆杰城市影像工作室联合编著,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图鉴.黄浦江》举行了以“浦江奔流,生生不息”为主题的首发分享活动。
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母亲河,它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条河流。它以其丰沛的水源,滋养着上海的工农业生产,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它是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水上游览的绝佳去处;同时,它还兼具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功能,见证了上海从一座普通城市逐步成长为国际大都市的辉煌历程。而《上海图鉴.黄浦江》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用丰富的图片和精炼、准确的文字,以黄浦江的历史沿革和功能转变为主线,通过海量史鉴与500余幅图片,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可视化”的时空之门,让人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黄浦江的变迁。城市因水而兴,城市因水而美,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在图书分享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牟振宇,《上海年鉴》资深特约摄影作者、上海著名城市纪实摄影家陆杰,本书主编、当代上海研究所副所长陈畅,作为分享嘉宾齐聚一堂。在澎湃新闻副总裁、澎湃研究所所长张云坡的主持下,他们共同讲述了记忆中、文献里、镜头下的黄浦江历史与焕新。
黄浦江从“吴淞口”到“三泖”,这其中蕴含着无数的“变”与“不变”。陆杰在活动现场分享了珍贵影像,他以光影为媒介,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为观众呈现了黄浦江从“吴淞口”到“三泖”的整个脉络,让人们对黄浦江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张云坡、牟振宇、陈畅等嘉宾,围绕《上海图鉴.黄浦江》的图文内容和“浦江奔流 生生不息”这一主题,通过“水”“岛”“城”等关键词,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他们畅谈了对黄浦江的史地认知、情感故事,乃至与之关联的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等,让现场观众对黄浦江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据悉,今年2月出版的《上海图鉴.黄浦江》有着坚实的成书基础。它以海量权威方志、年鉴资料以及摄影师近四十年的城市影像记录为基石梳理而成,篇幅达50多万字,其中包括500余幅图片。该书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通过“黄浦江的历史渊源”“都市化中的黄浦江”“黄浦江的工业化进程”“黄浦江的蝶变与重生”四大章节,全景式地呈现了这条“上海母亲河”的沧桑巨变与永恒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图鉴.黄浦江》还配以中英双语对照文本,以国际化的语态讲述上海故事。本书已于3月11—13日间亮相2025年伦敦书展,展现了中国方志的独特魅力。与本书配套的展览《浦江奔流——历史与焕新》,作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起的《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第二季伦敦场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将于6月在英国伦敦展出,彰显了中国方志的创新表达与全球视野。
作为《上海图鉴》系列丛书的第二部,本书与《上海图鉴.苏州河》共同记录了上海“一江一河”战略格局,揭示出城市文明演进中刚柔并济的哲学,为上海建设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注脚。
本文介绍了《上海图鉴·黄浦江》的首发分享活动,阐述了黄浦江对上海的重要意义,以及该书以黄浦江历史沿革为主线,通过丰富图文呈现其变迁的内容特色。同时,还提及该书的成书基础、国际亮相情况等,强调其在记录上海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