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古生代研究团队发现的嫘祖冠毛层孔海绵化石展开,介绍了该海绵骨骼材料的独特性、礁体结构的复杂性、造礁历史的推进,以及此次发现对研究生物演化和海洋生态的重要意义。
在生命的演化长河中,钙通常是动物构建骨骼的主要材料。然而,在遥远的奥陶纪早期(距今4.85亿年前至4.43亿年前),有一种名为层孔海绵的生物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早古生代研究团队的张元动研究员介绍说:“无论动物用哪种骨骼形式生存,它主要应用到的材料就是钙。但在那个时期,层孔海绵却独辟蹊径,选择了氟磷灰石,也就是磷酸盐来构建其骨骼,这在海绵家族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此次发现的层孔海绵化石,其骨骼由氟磷灰石构成,这种“独门绝技”着实令人惊叹。
这就是嫘祖冠毛层孔海绵化石。张元动形象地比喻道:“就像人类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摩天大楼,这些海绵选择了磷酸盐作为建筑材料。”这种特殊的生物矿化能力意义非凡,它不仅改写了多孔动物门的演化历史,更让我们看到了早期动物在材料选择上所展现出的创新智慧。此前,科学界普遍认为,海绵只能利用硅或碳酸钙构建骨骼,而此次发现首次证实了磷酸盐骨骼的存在,为研究生物矿化多样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张元动感慨地说:“这些古老的‘海底建筑师’正用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地球生命演化的壮丽史诗。”
更让人惊讶不已的是,这些远古海绵构建的礁体结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张元动团队通过高精度显微镜进行仔细观察后发现,化石中不仅有海绵自身的骨架,还与钙微生物、棘皮动物等共同形成了类似现代珊瑚礁的生态系统。张元动用生动的语言形容道:“这就像在考古现场发现了完整的城市遗迹。”这些礁体不仅仅是海绵的家园,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现还具有重要的时间意义。它将层孔海绵的造礁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万年。在此之前,这类生物的最早记录定格在4.6亿年前的中奥陶世。张元动表示:“这一发现填补了层孔海绵早期演化的空白。”让我们得以了解到,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前夜,海洋生态系统就已经具备了惊人的复杂性。
张元动作为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的资深专家,他和他的团队长期致力于古生物地层学研究。早在1996年,他们就曾主导确立了我国首枚“金钉子”(全球层型剖面),为奥陶纪地层划分提供了国际标准。而此次海绵化石的发现,无疑是团队在古生物领域持续深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张元动满怀期待地说:“每一块化石都是打开时光之门的钥匙。”嫘祖冠毛层孔海绵的发现,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远古海洋生态,同时也为探索现代珊瑚礁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线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沉睡亿年的“海底建筑师”或许会揭开更多生命演化的奥秘,为人类理解地球生命史书写新的精彩篇章。
本文介绍了早古生代研究团队发现的嫘祖冠毛层孔海绵化石,其骨骼由氟磷灰石构成,改写了多孔动物门演化历史,揭示早期动物材料选择智慧。该海绵构建的礁体结构复杂,形成类似现代珊瑚礁生态系统,还将层孔海绵造礁历史推进2000万年,填补早期演化空白。张元动团队长期研究古生物地层学,此次发现是又一里程碑,有助于深入了解远古海洋生态和探索现代珊瑚礁起源。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