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江苏医保、医疗、医药三方联合召开“国谈药”使用沟通座谈会展开,介绍了会议促进“国谈药”临床应用的情况,还提及“国谈药”在降低患者费用、药企发展、医疗机构配备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取得的成果。
在当今时代,让老百姓能够用上更多高质量的“国谈药”,是医疗领域一直努力的方向。3月31日,江苏省医保局等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即“国谈药”)使用三方沟通座谈会。这场座谈会犹如一座桥梁,为医保、医疗和医药这三方搭建起了交流的平台,其主要目的是全力推进“国谈药”能够更快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从而让广大老百姓有机会用上更多、更新、更好的“国谈药”。
会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30家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分管院长、药剂科主任,以及17家新进“国谈药”的医药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信达生物制药公司大区经理徐银霞忙得不可开交,她带着企业的创新药在3个会场之间来回穿梭,甚至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徐银霞介绍说:“截至目前,我们公司已经有15款产品成功上市,这些产品在我们CVM领域可是值得骄傲的成果。”她还表示,平常去一家一家医院拜访推介产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现在通过这场座谈会,只需要花半天时间,就能集中向这么多医院“大咖”介绍要推介的产品。这种直通式开放式的洽谈会,让他们对产品成功进入医院更有底气了。
据了解,今年有38种“全球新”药品被新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在江苏有12种,并且这些药品均来自本土企业。这些“国谈药”涵盖了肿瘤靶向药、罕见病用药等多个重要的治疗领域。“国谈药”的落地,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
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总监江佳怡举例说道:“舒沃替尼是全球首个用于治疗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口服靶向药物,它打破了以往患者无药可医的困境。这款药原来的年制药费用高达40多万,但是进入医保之后,再叠加患者的报销,患者自己需要负担的部分只要几万块钱。”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陆长鑫也分享了企业的发展情况:“从2018年到2024年,我们先后有9款药物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药在销售额中的占比提高了28个百分点。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创新药企的大力支持,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
医疗机构作为“国谈药”使用的主阵地,在推动“国谈药”落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江苏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都在自觉承担起国谈药品配备和合理使用的主体责任。从配备品种的情况来看,截至去年底,在399个谈判药品中,有397个已经在江苏实现销售使用。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沈杨表示:“让患者用得上、用得好‘国谈药’,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服务患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我们中大医院是罕见病的定点医院,所以一直在努力保障罕见病病种相关‘国谈药’的落地。”
在医保、医疗、医药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江苏“国谈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销售金额从2020年的近40亿元大幅增加到2024年的146亿元;惠及患者的数量也从2020年的360多万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2300多万人次。
江苏医保、医疗、医药三方通过召开“国谈药”使用沟通座谈会,积极推进“国谈药”落地。众多药企参与,展示了“国谈药”在降低患者费用、促进药企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医疗机构也积极承担责任。在各方努力下,“国谈药”销售金额和惠及患者数量都有了大幅增长,充分体现了三方联动对医疗民生的积极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