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培训实战感拉满,赛场“目击者”变身“施救者”

一场急救培训的线下实操情况,学员们在培训中暴露出的问题得到纠正,还介绍了增设的气道异物梗阻现场急救的实用性。多位学员和教练分享了培训后的感受,强调了培训让他们对急救技能更了解,意识到急救在赛场的重要性。最后提及市红十字事务中心相关行动助力构建赛事保障体系。

急救培训实战感拉满,赛场“目击者”变身“施救者”

急救培训实战感拉满,赛场“目击者”变身“施救者”

此次急救培训设置了线下实操环节,这无疑为培训增添了浓厚的实战氛围。在实操过程中,部分学员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员在进行CPR(心肺复苏)操作时,按压深度过浅;有的学员在粘贴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电极片时,位置出现偏差;还有的学员在进行包扎固定时,角度存在误差。不过,好在有专业师资的耐心指导,这些问题都被逐一纠正。

值得一提的是,应市民建议增设的气道异物梗阻现场急救内容,虽然并未纳入考核范围,但却吸引了学员们格外投入地参与。有学员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气道异物梗阻的情况并不少见,无论是吃饭时被噎住、儿童误吞异物,还是在聚会等场合出现的突发状况,都可能会遇到。而培训中反复练习的‘剪刀、石头、布’手法,也就是在脐上两指处用拳头冲击,简单易记,并且针对成人和婴幼儿还有不同的施救要点,实用性非常强。”

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教练纪伟在经过理论培训和多轮实操练习后,感慨地说:“我现在对于急救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要是再出现类似的紧急情况,我肯定会出手帮忙的。”他的这番话,让“学急救、会急救、敢施救”的理念变得更加具体可感。

来自普陀区青少年足球学校的吴秋琴也有自己的打算。她表示,今后会将急救知识学习纳入日常培训计划,让每位队员都能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这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队员们也能多一份应对的能力。

静安区青少年体育训练管理中心教练严明则分享了自己对这场培训的深刻感悟。他说:“过去在赛场遇到突发状况,我们更多的是依赖等待医护人员到来,或者只是做一些递水、通风等简单的协助工作。但是经过这次培训,我深刻意识到了‘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当面对心脏骤停的情况时,我们应该立即启动应急反应链,也就是先判断意识,然后呼救,接着进行CPR,最后使用AED,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专业救援。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我会更有信心主动去评估风险、采取措施,为后续的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他的这番感慨,也道出了这场培训的另一层重要意义,那就是让赛场的“目击者”能够成为“施救者”。

据市红十字事务中心副主任曹艳华介绍,自去年实事项目开展以来,黄浦、青浦、松江、宝山等多个区已经为当地的跑团、路跑协会或跑步爱好者等提供了专场培训。而且,红十字志愿者还连续多年参与上海马拉松的服务保障工作。如今,应急救护能力正逐渐成为体育赛场的“隐形赛道”。这一系列行动正与上海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战略同频共振,为构建更具韧性的赛事保障体系贡献着力量。

本文围绕急救培训展开,通过描述学员实操情况、学员和教练培训后的感受,展现了急救培训的效果和意义。强调了急救知识在体育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市红十字事务中心相关行动对构建赛事保障体系的积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178.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