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博的新春展上,彩绘生肖龙陶俑和蛇陶俑率先与观众见面,并且在展览中处于显眼位置。文章还通过专家解读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千岁“彩绘十二生肖陶俑”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历史发展脉络、各个时代的鲜明特点、在墓葬中的情况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等,最后还发出邀请欢迎观众来参观新春文化展欣赏生肖陶俑的风采。
在展览开幕的当天,那充满魅力的彩绘生肖龙陶俑、蛇陶俑就率先出现在观众眼前。这一出现,就像是两颗璀璨的星星在展览的天空中闪耀,瞬间吸引了众多目光。
作为国家博物馆历年新春展的“常客”,在本次展览中,它们可是格外耀眼。它们登上了展览的海报,并且在整个展览布局中稳稳地占据着“C位”,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今天呢,就让我们听专家为大家讲述一下它们背后的故事吧。
专家解读:带您深入了解千岁“彩绘十二生肖陶俑”。
先来看看这彩绘生肖龙陶俑、蛇陶俑。
学者们大多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十二生肖的配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基本确定了形状。最迟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就形成了十二生肖与十二支相对应的完整理论,并且广泛地传播开来。这十二生肖呀,在北朝时期开始成为墓葬中的随葬明器和装饰图案。到了隋朝的时候,在南方地区两湖一带开始出现比较成体系的十二生肖人身兽首俑,一到唐代就变得非常流行了,可是从宋代以后就极为少见了。
这十二生肖俑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呢。像南北朝时期的写实生肖俑,那是非常逼真地展现了生肖的模样;隋至初唐时期的十二生肖兽首人身坐姿俑,有着独特的坐姿造型;盛唐时期的十二生肖兽首人身站姿俑,站着的姿势也是别具一格;中晚唐时期的人物带生肖俑,把人物和生肖结合起来很是有趣;辽宋金时期的十二生肖站姿俑,又是另外一种独特的站立姿态。十二生肖俑可是隋、唐墓葬中最为常见的随葬品之一哦,不管是帝王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随葬十二生肖俑,不过呢,这里面是有严格的规格要求的。这个要求是根据墓主人不同的社会等级来设定的,生前等级地位越高的墓主人,他所随葬的生肖俑的尺寸也就越大。
有学者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北斗的斗星之气,是天罡北斗的象征。比如说在山西太原市北齐娄睿墓墓室上栏一周有十二生肖,其中有一处画面是一个在六面连鼓上奔走敲打的雷公与这些生肖共处一个画面,这应该是一个组合。在道教的雷法系统里,十二生肖与道教雷神是共处于其中的。道教觉得雷法是万法之尊,炼度幽魂是雷法的主要使命之一,所以在唐宋时期墓葬随葬或者绘制十二生肖俑,其目的就是为了抵御邪魔精怪的侵扰。
“二十四节轮流转,十二属相年年换。”在这灵蛇献瑞、四海同春的时候,欢迎大家来到“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来向执辰的灵蛇打个招呼,好好欣赏一下这组生肖陶俑各自独特而又迷人的风采。
文章围绕国博新春展中的彩绘生肖龙陶俑和蛇陶俑展开,详细阐述了与之相关的彩绘十二生肖陶俑的历史发展、时代特点、墓葬中的情况以及文化内涵,最后以邀请观众参观新春文化展欣赏生肖陶俑风采结尾。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述,让读者对生肖陶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感受到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