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500余名小学师生前往赣榆抗日山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的活动,同时介绍了赣榆区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实境课堂”体系以及创新红色教育方式等情况。
在庄严肃穆的抗日烈士纪念塔下,师生们静静地聆听着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一幕,是赣榆区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写照。(此处图片为赣榆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清明节的脚步悄然临近之际,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洋溢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500余名小学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赣榆抗日山烈士陵园的路程,去祭奠长眠于此的1800余名烈士。
参与祭拜活动的小学生王以宸感慨地说:“以前,英雄故事只是课本上的文字,而今天,当我站在烈士墓前,看着那一座座墓碑,我才真正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这种伟大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抗日山烈士陵园内,全体师生怀着沉重的心情,先后来到小沙东海战烈士冢、英雄烈士纪念塔、烈士墓地。他们献上鲜花,默哀致敬,用最真挚的方式向先烈们表达深深的悼念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从1976年开始,每到清明节,城头镇当地小学都会雷打不动地组织缅怀革命先烈活动,至今已经坚持了整整50年。这50年的坚守,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与革命先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革命老区赣榆,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赣榆把抗日山上的红色革命历史当作一本生动的“课本”,积极构建“实境课堂”体系。他们精心串联起刘少奇旧居、董力生故居等13处红色教育基地,形成了一条沉浸式的学习链条。学生们在实地探访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烈进行了一场跨越岁月的对话,深刻感悟到了革命精神的内涵。
为了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鲜活,赣榆还创新采用实景党课形式。他们精心拍摄了《抗日山上铭初心》《支前模范董力生》等15部视频教材。这些视频以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演绎,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将宣传教育与实境体验完美地对接起来。通过这种方式,红色故事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变得有血有肉,让红色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熠熠生辉。
文章围绕清明节前赣榆区城头镇小学师生祭奠烈士活动展开,展现了师生对先烈的缅怀之情。同时着重介绍了赣榆区依托本地红色资源构建“实境课堂”体系和创新实景党课形式等红色教育举措,强调了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