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副中心:医疗资源集聚,医产协同发展正当时 大运河医学论坛聚焦医产融合,助力京津冀医疗事业腾飞

本文聚焦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详细报道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河北省百家县级医院医联体签约情况,阐述了北大人民医院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方面的举措和成果,介绍了通州区在医产协同发展上的政策规划,以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的期望,最后点明论坛的核心主题和意义。

近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办的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盛大举行。在此次论坛上,作为医疗界“国家队”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迈出了重要一步,与河北省百家县级医院完成了医联体签约。这一举措意义非凡,通过支持进修医院的医生到北大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选派医院内的专家到基层医院进行帮扶指导,为来自河北多个地市的102家县级医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大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京冀两地医院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为积极落实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和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贡献了坚实的力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天兵介绍道:“我们在副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2024年,上下转诊患者数量接近2万人次,成功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此次签约之后,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进一步提升签约医院的医疗服务品质。比如上下转诊更加便捷高效,检验结果实现互认,方便患者异地挂号,并且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等。同时,我们将以通州院区为重要支点,辐射京津冀地区,定期接收基层医生来院进行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还会选派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基层医院进行实地帮扶,为基层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北大人民医院还将继续加强与觅子店、永乐店、牛堡屯等通州区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

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紧紧抓住医产协同发展的机遇,优质医疗资源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作为通州区9家三级以上医院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已经为超过百万人次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了京津冀区域重要的健康保障力量。”北大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京津冀医联体联盟,积极推动三地百家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专家资源共享,极大地助力了区域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医产协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区域成果转化场景。通州区将全面提升工作标准,为医院建设和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在论坛上,通州区还发布了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政策。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孔安表示,通州区将紧紧抓住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聚焦高标准打造“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具体来说,将瞄准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品两大主攻方向,以及前沿诊疗技术、AI医疗健康、医药生产性服务业、高端特色生活性服务业四大辅助方向,加速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进程,积极培育发展未来健康产业。从金融服务、空间支撑、人才发展等全方位聚集发展要素,营造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生态,致力于将副中心打造成为医产协同发展的一方高地,将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北京市医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宇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要聚焦临床需求,集中力量攻关核心技术,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三是要依托通州院区,深化京津冀“健康廊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京津冀地区的普惠共享。期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能够充分发挥“国家队”的优势和作用,为首都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及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以“回溯现代医学沿革,精细化医院管理,助力医产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回顾历史经验,为现代医院管理校准新的路径;借助医疗资源下沉的有利形势,织密区域医疗协同的网络;依托产业融合的良好契机,激活医药创新转化的新动能。

本文围绕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展开,介绍了北大人民医院与河北百家县级医院医联体签约,以及在副中心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成果和计划。通州区发布医药健康产业政策,致力于打造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相关领导提出期望,论坛聚焦医产高质量发展,此次活动对京津冀医疗事业和医产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667.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