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琳厝:深宅迷宫里的古花台与老黄的养花世界,蛇年大年初一,走进宏琳厝感受深宅与别样之美

作者在蛇年大年初一游览宏琳厝的经历。宏琳厝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古民居,规模宏大如迷宫。作者介绍了其建筑特点、历史渊源,还重点描述了二进右横厝间的古花台,将其与《红楼梦》中蘅芜苑相联系。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宏琳厝黄氏家族中“老黄”养花的故事,展现出别样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寄托。

宏琳厝:深宅迷宫里的古花台与老黄的养花世界,蛇年大年初一,走进宏琳厝感受深宅与别样之美

蛇年大年初一,我怀着满心的期待踏入了宏琳厝。这一趟游览,着实让我体力透支,两条腿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我甚至一度戏谑地想,莫不是在这蛇年伊始,我就要化身成爬行动物了。

宏琳厝,坐落于闽清,它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老宅。用“一座”来形容它,实在是太过于单薄。它可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古民居,建筑面积足足有两万多平米,房间数量多达666个。和山西王家大院那种逐渐增建扩展规模的方式不同,宏琳厝从一开始就有了宏伟的规划。在乾隆年间,有一位药材商人叫黄作宾,也不知他当时是如何灵光乍现,想出了如此宏大的蓝图。随后,他和儿子接力,大兴土木,耗时近三十年,一气呵成地建成了这座大宅。“宏琳”便是他长子的名字,这座宅子也承载着他们家族的梦想与荣耀。

走进宏琳厝,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深宅”。它沿着中轴线严格对称,一进又一进的空间布局,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钻过任何一处门洞,往两边望去,都是看不到尽头的长廊,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站在了两面相对的镜子之间,无数的影像在眼前延伸。这里的房间大小相仿,沿着长廊依次排开,就像复制粘贴一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想象一下,从前黄家的小孩子在这里探险,那该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随着黄家家族的不断繁衍壮大,这众多的房间逐渐分给了子子孙孙居住。据说在鼎盛时期,曾有千余人共同生活在这里。可以想象,血脉相连的一户户人家,填满了这一个个小格子,就如同“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所描述的那样,宏琳厝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蜂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宏琳厝:深宅迷宫里的古花台与老黄的养花世界,蛇年大年初一,走进宏琳厝感受深宅与别样之美宏琳厝整体模型

在我心里,一直更愿意称它为“宅子”,而不是“宅院”。因为宏琳厝中“院”的成分相对较少,它规则对称的设计,更像是一座庄严的宫殿。家族森严的权力结构和追求功能性的务实精神,都在这建筑之间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不像苏州园林那样,能够让人移步换景,处处充满惊喜;也不像扬州盐商大宅,有模仿江南风雅的池苑。在那千篇一律的灰瓦、白墙、木柱之间,称得上“院子”的,仅有隔开各处横厝的天井。在这些天井中,辟出一块方方正正的台圃,栽上几株花木,摆上两块假山石,或者就着四边挖一圈沟渠,就算是造景了。

对于看惯了精巧园林的我来说,这样的“院子”不免让人感到乏味。走着走着,我甚至开始有些困倦。然而,当我转入二进右横厝之间时,一团绿意突然闯入我的视线,瞬间让我精神一振。

宏琳厝:深宅迷宫里的古花台与老黄的养花世界,蛇年大年初一,走进宏琳厝感受深宅与别样之美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砖砌的古花台(如上图)。之前在其他院子里看到的花圃,显然是近年修复的,砖石崭新干净。而这座古花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砖面上爬满了苍苔。整座花台的形状就像一段古桥,桥面上应该有凹槽用来填充土壤,但如今已被草植覆盖,看不清究竟。桥下则有多个通透的拱洞,洞内摆放着盆栽建兰。从桥身的高度来看,这座花台是专为栽植低矮草花而设计的。它正好将这些植物托举到平视的位置,既让它们更容易晒到太阳,又便于人们观赏。可以看出,设计者必定是一位爱花懂花之人。

此时,太阳已经西斜,光线如白练一般,从天井一侧的屋檐斜披而下。古花台侧壁的绿苔、桥下的兰草都笼罩在一片幽沉之中,唯有顶部的草丛被照亮,绿得格外生动。仔细看去,这里有吊兰、六月雪、长春花等寻常的园艺植物,更多的则是不请自来的野草。几块不大的太湖石在草丛间若隐若现,仿佛在随波浮动。

宏琳厝:深宅迷宫里的古花台与老黄的养花世界,蛇年大年初一,走进宏琳厝感受深宅与别样之美

这座巧妙又随意、凌乱又蓬勃的花台,莫名地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对蘅芜苑的描述。在《红楼梦》中,蘅芜苑半隐在大假山中,“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香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在大观园里,无论是蕉绿棠红的怡红院,还是翠竹千竿的潇湘馆,花木都是江南园林常见的搭配。唯有蘅芜苑,我在现实中从未见过这样搞绿化的园子。它不要琪花玉树,独让小草唱主角。红学家们对这一设定,能解读出诸般寓意和暗示;而在博物爱好者眼中,看到的则是一种规矩之外、自成一格的美。

宝玉也是个博物爱好者,在随贾政游园时,到了蘅芜苑,正好用上了他的杂学,对那些异草如数家珍。平时他总被斥为不务正业、疯疯癫癫,此时终于有机会在人前说道,却还是被老父亲一喝而止。这就好像规矩之外的小草刚冒头,就被无情地锄掉了。

宏琳厝:深宅迷宫里的古花台与老黄的养花世界,蛇年大年初一,走进宏琳厝感受深宅与别样之美无穷回廊

宏琳厝正厅前的灯笼上,都有“虎丘黄”字样。原来,这个家族往上溯源,是开闽功臣黄敦的后代。在大宅建成后的二百余年间,黄家有出息的子孙比比皆是,从政、从商、从文,各个领域都有良材美器。我在他们的事迹里走马观花,就如同在大宅中穿过一道道相似的长廊。然而,最后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篇报道中那个被认为“不务正业”的人。

他应该是这所大宅变成景点之前,最后一代生活在宏琳厝里的黄家人,但可惜的是,他没留下名字,只被叫作“老黄”。那篇报道也不是专门写他的,只是用他举例,说这个家族有遗传精神病史。老黄曾经头脑聪慧,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高考中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却在那个特殊时期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被时代的巨浪无情地拍在了岸上。如今,他成了一个记忆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疯癫小老头。他养了很多花,用嘴给它们浇水,把花放在二楼精心伺候,自己却住在阴暗的一楼,还时常对着它们念念叨叨。

由于连名字都没有,我们无从知晓老黄更多的故事。但这寥寥数笔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的印象,却并不是“疯癫”。当曾经笃行的路走不通了,曾经遵循的规矩不成立了,一个人选择退回“活着”本身,寄情于某一事物,只要无损于旁人,这又有何不可呢?

爱花之人,谁又不能理解老黄呢?他把花放在二楼,不过是想让它们在采光好的地方多晒些太阳;他对着花自语,不过是像与家人絮絮叨叨,有感即发罢了。他或许爱花如子,所以才用口哺之;又或许视花为侣,在混沌的世界里与之相濡以沫。他养花,是因为在这世上活着仍有滋味,他想寻一处地方托付自己的内心。老黄的疯癫,其实和宝玉的疯癫有着相似之处。

在虎丘黄氏恢弘的家谱里,这个人物,就如同深深大宅之中那座芳草萋萋的古花台,虽然看似不起眼,却有着别样的魅力和精神内涵。

文章围绕作者大年初一游览宏琳厝展开,介绍了宏琳厝的规模、建筑特点和历史渊源,重点描绘了古花台的独特景致,并将其与《红楼梦》中的蘅芜苑相类比。同时,通过讲述黄氏家族中“老黄”养花的故事,展现了一种在困境中寄情于物、回归生活本质的态度,揭示了规矩之外别样的美和精神寄托。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301.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