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谎报警情这一现象展开,通过列举具体案例说明谎报警情的行为,详细介绍了报假警或恶意报警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旨在提醒人们切勿随意谎报警情。
在生活中,当我们遭遇危急情况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无疑是保护自己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总有些人却把报警当成“玩笑”,做出谎报、恶意报警的行为。
下面为大家列举一些真实发生的谎报警情案例。
案例一:
近日,赵某在吃饭饮酒后,拨通了110报警电话。他自称是记者,举报某酒吧存在涉毒情况。接到报警后,肇庆端州警方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警力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警方对该酒吧展开了全面细致的调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然而,经过认真排查,并未发现任何涉毒迹象。随后,警方对报警人赵某进行调查,最终查明他是在酒后编造了虚假警情。
案例二:
日前,端州公安接到王某的报警,王某称某酒吧有人存在涉毒违法行为。接警后,禁毒大队民警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快速赶往现场。当民警抵达酒吧时,却发现王某报警的情况并不属实。经过进一步了解,原来是王某与他人存在经济纠纷,这才做出了报假警的行为。
赵某和王某谎报警情的行为,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他们的行为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使得本就有限的警力被无端消耗在虚假警情上。同时,也干扰了公安机关的正常警务工作,影响了对真正需要处理的警情的及时响应。这种行为触碰了法律红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赵某、王某谎报警情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已构成违法。公安机关依法对赵某、王某处以行政拘留,以彰显法律的严肃和公正。
那么,什么是报假警或恶意报警呢?
报假警或恶意报警,是指行为人为了发泄个人情绪、寻求精神刺激,或者为了获取其他不当利益、报复社会和他人等,以虚构警情或者其他扰乱接处警工作秩序的方式向公安机关报警的行为。
报假警或恶意报警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捏造事实谎报警情、案情;二是拨打报警电话谩骂、侮辱接警人员;三是拨打报警电话纠缠、撩拨接警人员;四是多次拨打报警电话却不言语,或以模仿各种怪异声音等方式骚扰接警人员;五是通过拨号软件或机器设备自动拨打报警电话占用报警线路;六是警情经过公安机关处置后,仍无理取闹,并就相同警情多次报警;还有其他恶意报警行为。
报假警或恶意报警将承担什么法律后果呢?
多次拨打、骚扰、辱骂接警员等扰乱110正常工作秩序的,属于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扰乱单位秩序”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可依法对行为人处以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拨打110谎报险情或者警情等方式搞恶作剧寻求刺激的,属于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的“谎报险情”或者“谎报警情”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可依法对行为人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这种行为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阐述了谎报警情的危害,介绍了报假警或恶意报警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法律后果,提醒人们要严肃对待报警,不要随意谎报警情,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