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中国科幻大会期间举办的前沿技术与科幻跨界融合论坛展开,介绍了论坛的主题、探讨方向,相关领导和院士的观点,还提及了科幻数创智联生态联合体的成立以及数字创意创新协作基地授牌等情况,展现了科幻产业在前沿技术推动下的发展态势。
2025年3月28日至31日,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盛大举办。在本次大会期间,一场意义非凡的前沿技术与科幻跨界融合论坛也在北京顺利举行。该论坛以“智启新元 跨界协同”为鲜明主题,将目光聚焦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数字创意等多个热门且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论坛通过前沿技术主旨演讲、创新融合成果发布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深入探讨了AI技术驱动科幻产业革新以及全球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董齐超在论坛上表达了对科幻产业发展的期望与规划。他指出,该委始终坚持以产业推动为核心,将创新生态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石,全面构建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格局。他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崭新起点,各方能够共同探索技术革新与文化创意的完美融合之道,携手共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科幻新篇章。
国际核能院院士张勤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大模型发展的深刻见解。他提到,随着大模型在参数和算力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其应用场景变得越来越广泛,对社会的影响也日益显著。然而,大模型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如可解释性不足、伦理风险、数据偏见等问题。而可信智能,例如DUCG(动态不确定因果图),通过“小数据解决大问题”的独特路径,不仅成功打破了大模型的“黑箱困境”,还能在基层医疗、工业安全等多个重要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梅涛则聚焦于多模态模型的发展。他表示,多模态模型通过整合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异构数据,成功突破了单模态的信息表征局限,显著提升了模型对复杂场景的理解与生成能力。展望未来,多模态技术将逐渐朝着更高效、更通用、更类人的方向不断演进。他还强调,我国人工智能应用的飞速落地,必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引领我们向着智能化时代大步迈进。
在论坛现场,还举行了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仪式——科幻数创智联生态联合体成立仪式。为了推动科幻产业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加速文化科技的融合与生态构建,促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科幻场景中的应用转化,北京数字创意产业协会联合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高校科幻联盟等众多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科幻数创智联生态联合体。该联合体将围绕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人才培养与资金融通四大核心功能,构建一套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为了深化“科创中国”建设,促进跨界、跨域集聚配置创新资源,动员更多专家、人才、技术、创新资源助力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还为获得2025年数字创意创新协作基地称号的七家企业进行了授牌。这一举措旨在更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跨界、跨域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2025中国科幻大会期间的前沿技术与科幻跨界融合论坛。论坛围绕多个前沿领域探讨科幻产业革新与传播路径,各方代表分享了对相关技术的见解。同时,科幻数创智联生态联合体成立,为科幻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数字创意创新协作基地授牌则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整体展现了科幻产业在前沿技术推动下积极向前的发展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