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海绵成为家中微生物培养皿的原因,包括其独特结构利于微生物生存、能为微生物提供食物和水,分析了污染源,还讨论了定期清理的效果,并给出了替代洗碗海绵的清洁用品建议。
你是否思考过,家中最容易滋生微生物的地方究竟在哪呢?是许久未曾刷洗的马桶,还是堆积了一星期尚未清洗的脏衣服,亦或是垃圾筐里积攒多日的垃圾?
真正的答案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洗碗海绵,极有可能是家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培养皿”。
厨房海绵的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生存
一块长期在厨房使用的洗碗海绵,上面可能栖息着上百种细菌,而且每立方厘米内最多可能藏匿着540亿个细菌。
众多研究表明,使用过的厨房海绵是整个家居环境中细菌含量最多的物品。也就是说,倘若你每次洗完碗后习惯用海绵擦拭餐具和灶台,尽管肉眼看上去干净整洁,但实际上,你很可能是将细菌均匀地涂抹在了所有物品的表面。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比较范围是家居环境中的所有无生命物体,比较对象并不包括有生命的动物和人类自身。毕竟,我们人类体表和体内的微生物数量超过100万亿。尤其是肠道中的微生物,更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关键的生理功能。
那么,看似人畜无害的洗碗海绵,为何会成为微生物的“培养皿”呢?
这一切都得益于它独特的疏松多孔结构。这种结构不仅方便我们在使用时快速吸水、挤水,在使用洗洁精时快速产生泡沫,更为细菌的生存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洗碗海绵这种疏松多孔且自带空间分割效果的环境,能够避免微生物种群之间因恶性竞争而导致一方消亡,让各种微生物都能在这个“庞大”的空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角落”繁衍生息,从而形成丰富多样的细菌群落。
这就如同为细菌们打造了一个个“宜居社区”。同类或者偏好群居的细菌可以在相邻区域生存;而那些彼此之间可能产生抑制作用或者偏好独居的微生物,也能在相对较远的区域找到容身之所。简而言之,不同种类的细菌都能找到适宜自己生长的环境,彼此相安无事,不断壮大自己的家族。
相较于实验室内纯净单一的琼脂培养皿,这种可以多级分配的环境,堪称真正的“天选培养皿”。
厨房海绵能为微生物——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和水”
除了结构适宜细菌生存外,我们频繁使用洗碗海绵,也为其中的微生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和水源”。
每次洗碗时,都会有一部分食物残渣在擦拭和搓洗过程中进入海绵内部,成为细菌的“美食”。同时,即便我们用力挤压洗碗海绵,里面依然会残留部分水分。这种始终保持微微湿润的环境,简直是细菌繁衍的“天堂”。
“地形”适合生长,“生存资源”又相当丰富,难怪洗碗海绵会成为厨房细菌的“大本营”。一旦洗碗海绵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微生物就会在其表面和内部迅速繁殖。
等等,前面说的是已被污染的洗碗海绵适宜微生物繁殖,那么一块全新未使用过的洗碗海绵肯定是干净的,那污染它的源头究竟来自哪里呢?
答案可能会让你有些不适——你和厨房中处理的各种食物,都是污染源。
我们每天在生活环境中会接触到大量微生物,它们会附着在我们的皮肤表面,并通过接触传递到我们所触及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在厨房环境中,不断进出的生鲜食品也会带入不少微生物。当我们接触这些物品后再触碰洗碗海绵,就会将微生物传递给它。
例如,当你的手拿过一颗生鸡蛋,上面的沙门氏菌就可能沾到手上,当你拿起厨房海绵擦拭台面时,沙门氏菌就可能趁机钻进海绵,并在其中的某个“小隔间”里建立自己的“家族”。
此外,在清洗附着有微生物的食物和器具时,飞溅的水滴会将微生物传播到整个厨房环境中。而洗碗海绵通常放置在水池旁,水滴经常会落在它身上,使得里面的细菌“社区”不断增加新“住户”。
当一块厨房海绵成为微生物的“乐园”,它不仅会产生异味,还会在每次使用时将各种微生物转移到厨房的各个表面。值得庆幸的是,洗碗海绵中的大部分细菌并不会致病。
然而,在这个丰富庞大的微生物群落中,难免会有一些“捣乱分子”,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它们都是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的有害菌。如果洗碗海绵使用不当,就可能将这些微生物传递到食物表面,导致家庭中免疫力较弱的孕妇、老人、小孩等患上食源性疾病。
定期清理洗碗海绵——真的有用吗?
定期清理洗碗海绵,能否有效减少其中的微生物数量呢?只能说效果微乎其微。
曾有研究者使用市面上常见的具有抗菌作用的洗洁精对使用过的厨房海绵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按照商家建议,定期将洗洁精涂抹在洗碗海绵表面,并不能有效减少其中的微生物数量。
海绵多孔的结构不仅为细菌的附着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还成为了它们天然的“避风港”。特别是一块长期使用的洗碗海绵,在不断有食物残渣补充的情况下,其表层会形成一层生物膜,使具有抗菌作用的成分失去活性。
此外,即便我们坚持长期使用高浓度的洗洁精或酒精进行浸泡消毒,或者采用热水、微波炉高温消毒等方式,也很难将洗碗海绵中的微生物数量降低到一半以下。一旦洗碗海绵回到正常使用环境,偶尔补充一些水分和食物残渣,里面残留的微生物很快就会再次大量繁殖。
难道我们就只能与这些可能带来风险的微生物共存吗?我们的碗筷就无法真正“洗干净”了吗?
最简单且高效的方法,就是直接使用洗碗机,让厨房不再需要使用洗碗海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洗碗机高温水洗、烘干的过程,既能有效去除污渍,又能高效灭菌。
但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相对不容易滋生细菌的清洁用品。
1. 洗碗刷是个不错的选择。洗碗刷结构简单,不容易附着微生物,而且更容易甩干和清洁,相对而言对微生物繁殖不太友好。一项对比实验发现,用过的刷子中细菌含量低于海绵,且沙门氏菌在刷子中的死亡速度更快。
2. 一次性厨房抹布也值得推荐。每次使用都是全新的,用完即扔,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而传统的棉质抹布虽然结构不如洗碗海绵复杂,但同样容易滋生微生物。
3. 还有一种外观与洗碗海绵相似,但使用起来相对复杂的木浆海绵也不错。这种海绵每次使用后能够迅速干燥,其大孔隙和速干的特性使得微生物难以在其中滋生。即使只是平放,木浆海绵也比普通海绵干得快很多。
但无论选择哪种清洁用品,只要涉及重复使用,最重要的还是要勤更换。
本文详细阐述了洗碗海绵成为家中微生物培养皿的原因,包括其结构特点和能提供食物水源等,指出了污染源,分析了定期清理效果不佳的情况,并给出了使用洗碗机或更换其他清洁用品的建议,强调了勤换清洁用品的重要性,旨在提醒人们关注厨房清洁用品的卫生问题,保障家人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