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四姑娘山背后:藏族救援队成雪山“生命卫士” 四姑娘山:看藏族救援队如何守护雪山之巅

小金县红十字山地救援队在四姑娘山的事迹,他们不仅是登山者的“引路人”,还是雪山的“清道夫”,定期清理悬崖和冰川带的垃圾,同时介绍了当地高山向导的情况。

阿坝3月28日电 题:悬崖上的“清道夫”:探访四姑娘山背后的生命守护者

记者 王鹏

在川西高原那连绵起伏的群峰之间,海拔高达6250米的四姑娘山幺妹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终年被积雪所覆盖。它那雄伟壮观的身姿,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们纷纷将目光投向这里,怀揣着挑战自我、征服高峰的梦想踏上这片土地。

然而,在这片令人心驰神往的壮丽风景背后,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常年默默坚守着。那就是由25名藏族同胞组成的小金县红十字山地救援队。他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精灵,穿梭于险峰与深谷之间,用手中的绳索和担架,托举起了生命的重量。他们不仅是那些勇敢登山者们的“引路人”,在他们的眼中,四姑娘山是他们的家乡,他们更以一种坚定的使命感,成为了雪山之巅的“清道夫”。

探秘四姑娘山背后:藏族救援队成雪山“生命卫士” 四姑娘山:看藏族救援队如何守护雪山之巅

近日,小金县红十字山地救援队又一次展开了在悬崖清理垃圾的行动。记者有幸跟随队员们,见证了一次紧张而又意义非凡的峭壁清理作业。在四姑娘山镇猫鼻梁观景平台,一面近乎90度、高度约达300米的悬崖上,散落着不少垃圾。这些垃圾就像一块块“伤疤”,破坏了这片自然美景的和谐。

四名队员神情坚毅地系上登山绳,从崖顶缓缓降了下去。他们的动作熟练而又沉稳,仿佛与绳索融为一体。最终,他们在距地面150米处悬停了下来。随后,他们从一个平面逐步向崖顶行进,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手中的长钳不时地伸出,精准地夹起卡在岩缝中的矿泉水瓶等垃圾,然后装入腰间的垃圾回收袋。

每当崖壁的队员将垃圾袋装满,他们便会轻轻拉动绳子,给崖顶的队员发出信号。很快,满满一袋垃圾就被顺利地拉了上来。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四位队员从崖底攀爬上来,此时崖顶已经堆了十几袋垃圾。“四姑娘山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有攀登技术,这些垃圾我们必须去清理。”刚刚从崖底爬上来的泽郎伦布气喘吁吁却又坚定地说道。

这样的清理行动对于小金县红十字山地救援队来说,早已成为了一种常态。队员余强告诉记者,近年来,队员们每次带领游客登山时,都会按人数预估垃圾量,下山时由向导监督回收,确保将游客产生的垃圾都带出山。而对于那些散落在险处的历史遗留垃圾,队员们则会定期开展“清壁行动”。仅在2024年,他们就从悬崖和冰川带清理出2吨多垃圾。

数据显示,作为国内最大高山向导群体的聚集地,小金县现有持证高山向导1100余人,其中394人常驻四姑娘山。这些“雪山引路人”大多出身本地牧民家庭,高山向导这份工作给他们带来了不错的收入,如今人均年收入超10万元。以吴学铖为例,他以前外出打过工,也曾从事厨师行业,但收入并不理想。如今在家门口当登山向导,“不仅工作自由,收入也比以前高了很多。”

本文介绍了小金县红十字山地救援队在四姑娘山的双重身份,他们既是登山者的“引路人”,保障登山者的生命安全,又是雪山的“清道夫”,积极清理悬崖和冰川带的垃圾,守护着家乡的美丽。同时也提到了当地高山向导群体凭借自身优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734.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