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过统一综合执法系统生成“检查码”,实现四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介绍了对易扬尘码头的检查情况,以及“一码集成”给企业带来的便利,还提到了“检查码”制度的推行成效和对监管模式创新、营商环境打造的积极意义。
在城市治理与执法工作中,如何提高效率、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近日,记者跟随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四部门的执法人员,深入企业检查,见证了一场执法方式的革新。
此次执法借助上海统一综合执法系统,执法人员提前安排好检查计划,并生成了唯一的“检查码”,以此实现跨领域联合执法行动。当天的检查对象是上海中心城区的一处易扬尘码头。执法人员对码头内的扬尘防治设施、排水排污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一体化检查。企业负责人只需通过“随申办”小程序扫码,就能实时查看检查事项、执法人员信息及检查标准,还能同步接收整改反馈。
以往,企业接受交通、环保、水务、城管等不同部门的专项检查,至少需要花费几天时间。如今,通过“一码集成”,仅用半天就完成了全部检查。被检企业负责人陶骏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各部门分头检查,同一问题可能被多次提出,企业整改压力很大。现在通过一个码,所有检查事项一目了然,整改要求也更加系统化。”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总队长王建军表示,上海交通执法部门不仅在规范检查行为方面下足功夫,还在便民利企方式上积极动脑筋。此次多个执法部门将同一主体涉及的多个检查事项合并实施,有效避免了多头、重复检查。这一举措切实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同时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提升了问题发现率,实现了监管效能的提升。
自2025年1月起,上海全面推行“检查码”制度。该制度要求涉企行政检查必须统筹计划、亮码备案,并基于“风险 + 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于高信用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于高风险领域,则强化精准执法。以上海交通运输领域的执法为例,自2025年1月1日正式启动“检查码”应用工作以来,共发送“检查码”约1900张,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近30%。
从过去的“分头行动”到如今的“一码集成”,上海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实现了监管模式的创新。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还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助力上海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本文介绍了上海通过统一综合执法系统生成“检查码”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的情况,“一码集成”提高了执法效率,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还通过“风险 + 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优化了检查频次。这一举措实现了监管模式创新,有助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