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山东赛利科膜科技有限公司碳化硅陶瓷膜产品的良好发展态势,深入剖析其背后得益于青州市科技局牵线专家攻克关键技术。同时阐述了青州市运用“人才 + 科技”组合拳,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推进优质项目、提供多维保障等举措,加速科创成果转化应用,推动高质量发展。
3月25日,走进山东赛利科膜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类碳化硅陶瓷膜产品的加工工作中,现场热火朝天。公司总经理郭健满脸自豪地介绍道:“我们的碳化硅陶瓷膜产品优势显著,材料性能十分优异,过滤精度极高。其生产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产品销路更是格外好。目前,已经有众多客户纷纷跟我们预定产品,今年的订单都已经排到9月份了。”而这一系列的成果,都要归功于碳化硅陶瓷膜关键技术的成功攻破。
此前,赛利科膜科技有限公司面临着企业发展的难题。青州市科技局积极主动作为,主动与企业对接。他们联系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学领域科研的专家,为赛利科提供点对点的技术支持。在科技局的“牵线搭桥”下,专家团队与赛利科的技术人员紧密合作,一同深入分析企业面临的技术“瓶颈”。经过反复研讨,他们提出了高难废水处理系统中碳化硅纳米陶瓷膜过滤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目标。历经整整三年的不懈攻关,终于成功研制出新一代高性能无机膜——碳化硅陶瓷膜。这一成果意义重大,成功填补了国内技术领域的空白。
这一成功案例仅仅是青州市运用“人才 + 科技”组合拳,加速推进科创成果转化应用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青州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深入实施科创人才集聚工程。通过平台驱动、项目带动、服务策动等多种方式,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不断塑造发展的“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点燃了“新引擎”。
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青州市坚持合作平台“架桥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青州市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机制。致力于推动关键人才的“作用点”和企业技术的“需求点”紧密结合。为此,青州市积极开展“走出去、引进来”产学研对接活动。组织建富齿轮等28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14所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就20余项技术内容达成合作意向。此外,青州市还积极引入山东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资源,打造高端研发创新平台,充分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目前,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已经达到64处,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同时,青州市坚持优质项目“立标杆”。构建了“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项目的杠杆效应。依托科技项目攻关,加快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素质提升,实现项目与人才的双向奔赴、良性互动。围绕生物新材料、现代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青州市积极争取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等各级科技创新项目与政策性资金5900余万元。通过这些举措,引育高层次人才38人,推动产才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另外,青州市坚持多维保障“强磁场”。持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推行“青州人才卡”制度,将社保、医保、教育等多部门的服务事项集聚在一起。巩固人才住房安居、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全链条服务体系。同时,细化人才服务保障,推动人才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对接。聚焦人才企业在金融服务、用工招聘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队伍,点对点“送政策、问需求”。针对科创企业,青州市推出“科融贷”系列产品,现已为10家企业授信1.12亿元,为科创圈建设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本文通过介绍山东赛利科膜科技有限公司碳化硅陶瓷膜产品的成功,展现了青州市科技局在攻克关键技术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详细阐述了青州市运用“人才 + 科技”组合拳,从搭建合作平台、推进优质项目、提供多维保障等方面加速科创成果转化应用,为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