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肖金:从废弃校舍到文创基地,传统技艺开启乡村振兴新篇

西峰区肖金镇利用废弃校舍打造文创工坊,让农闲妇女通过传统手工艺实现增收,以及肖金村香包刺绣基地助力农村妇女就业的情况,展现了传统手工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常言道,一双巧手可生万物,一方乡土能焕新机。在西峰区肖金镇,就正上演着一场传统手工艺与乡村振兴完美融合的精彩故事。

在肖金镇,有一处特别的地方——废弃校舍变身而成的文创工坊。走进这里,仿佛能感受到传统手工艺正悄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它正以一种不可小觑的力量,撬动着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西峰肖金:从废弃校舍到文创基地,传统技艺开启乡村振兴新篇

这个充满活力的基地成立于去年,它的旧址是杨咀村小学。杨咀村地处塬边,在小学撤并之后,校舍便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而这一情况,却给了早有成立手工作坊想法的金苗苗一个绝佳的契机。她与村委会进行了深入的商议,双方的想法一拍即合。很快,原本清冷废弃的校舍就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第一个非农产业基地。在这里,农闲妇女们纷纷执起绣花针,用她们的巧手创造出一个个精美的手工艺品。

西峰肖金:从废弃校舍到文创基地,传统技艺开启乡村振兴新篇

除了这个文创工坊,肖金镇的传统香包刺绣也别具特色。“国风娃娃”另辟蹊径,传统香包永不过时。端午临近之际,肖金镇肖金村刘兰芳香包刺绣基地内,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温馨的景象。20余名绣娘飞针走线,她们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对传统技艺的热爱。此时,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的清香,让人仿佛置身于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新建的加工点,让更多农村妇女实现了“培训在家门口、增收在指尖上”的美好愿景。一位绣娘一边熟练地缝制着香包,一边笑着说:“农闲时每月能挣20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这样的工作模式,不仅让妇女们增加了收入,还能兼顾家庭,真正实现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西峰肖金:从废弃校舍到文创基地,传统技艺开启乡村振兴新篇

本文通过介绍西峰区肖金镇将废弃校舍改造成文创工坊,以及香包刺绣基地助力农村妇女增收的事例,展现了传统手工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传统手工艺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为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549.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