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沧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 - 2035年)》吹风会,解读了该规划的相关情况,包括规划的目标、不同阶段的成果预期以及6项重点任务等内容。
3月26日,河北省沧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吹风会。在此次吹风会上,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朝阳,面向大家详细解读了沧州市首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沧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 - 2035年)》(以下简称为《规划》)的有关情况。
这部《规划》有着明确且深远的目标。它致力于守住自然生态安全的边界,力求让全市范围内的河流、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得到全面的好转。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提升耕地的质量,持续提高城乡生态建设的水平,显著增强生态产品供给的保障能力,完善生态修复治理体系。通过这些努力,全面筑牢京津冀东部的生态屏障,最终将沧州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
按照《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将会有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呈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将全面建成,河湖湿地等重要的生态系统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的水平会稳步提升,地下水水位也会逐步回升。届时,将初步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修复的重点工程会有序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体系也会逐步健全。城市的生态品质会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将持续改善。
展望到2035年,自然生态系统将实现良性循环。流域生态连通性会得到全面加强,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将得到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平将显著提升,生态产品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城乡的人居环境会更加宜居,美丽海湾基本建成。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沧州新格局也将基本建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规划》还明确了6项重点任务。具体如下:一是要统筹水生态的保护和修复,以此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二是加强海岸带的保护修复工作,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三是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四是加快构建生态网络,维护生物多样性;五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夯实绿色生态本底;六是强化城市空间生态修复,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本文围绕沧州市首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展开,介绍了规划的目标、2025年和2035年的阶段性成果以及6项重点任务,展现了沧州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的决心和规划。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