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民政局为应对深度老龄化,以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在养老服务方面所做的诸多工作,包括优化设施布局、夯实医养结合基础、提升智慧医养服务效能等方面,还提及未来将进一步促进养老与医疗服务融合,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等内容。
在深度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长宁区民政局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始终将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放在首位,全方位地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其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老年人在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
近年来,《长宁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4 - 2035年)》成为了区民政局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引领。依据这个规划,区民政局着重对养老服务设施的布局进行优化,不断为医养结合服务筑牢基础。养老床位是养老服务的根基性资源,在长宁区,这一资源的储备较为可观。目前,长宁区共有57家养老机构,核定的养老床位多达7033张。从床位的分类来看,保基本养老床位有4733张,护理型床位达到4299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也有605张。在上海市的中心城区里,长宁区的万名老年人床位拥有率处于首位,这无疑为其开展养老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了促使养老服务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区民政局紧紧围绕“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优秀地区”等4项国家试点展开工作。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对养老服务进行优化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建成了8家“养老院 + 互联网医院”以及5家智慧养老院,从而扩大了医疗资源对养老机构中住养老人的辐射范围。在各个街镇积极建设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的基础上,区民政局还精心打造了程家桥街道的“春晖苑”医养结合型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这个服务站通过叠加医养结合的功能以及智能化服务,致力于解决社区老年人就医难、配药难等实际问题,让老年人无需远行,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且连续的医疗服务。
随着2024年上海金福养老院、西郊协和颐养院和长宁区第二社会福利院成功构建“智慧养老院”,长宁区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效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中,长宁区第二社会福利院还与同仁医院携手打造了互联网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借助院内设置的智能自助终端,老人们能够轻松地进行线上预约挂号、复诊、续方等医疗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2024年,区民政局联合区卫健委、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共同制定了《进一步深化长宁区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展望未来,区民政局打算以推进民政部、财政部开展的2025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契机,精心细化工作措施,有力地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紧密融合,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以更加精确、高效、专业的服务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真正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本文总结了长宁区民政局在应对深度老龄化过程中,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果,包括养老设施布局优化、医养结合服务的推进、智慧医养服务效能提升等方面,并且提到了未来将进一步融合养老与医疗服务以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计划。这一系列的举措体现了区民政局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的重视,以及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