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近期有关中国维和部队出兵乌克兰的传闻展开,阐述了中国对出兵乌克兰的定性和重申的三大要求,分析了德国媒体发布假消息的可能目的,探讨了欧洲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困境以及各方对维和部队事宜的态度。
近期,国际舆论场上关于中国的一则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有传闻称中国维和部队或许会出兵乌克兰,一时间,这则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然而,中方果断回应,一句“有关报道完全不属实”,迅速给这件事定下了基调。就在同一天,中国代表在联合国针对维和行动再次郑重强调了三个关键要求。
中国对“出兵乌克兰”一事有着清晰明确的定性。中方提出的三项出兵要求分别是:其一,必须获得当事方许可;其二,维和部队要严格保持中立;其三,除自卫或者履行授权外,不得运用武力。其中第三点表述相对委婉,简单来说就是在运用武力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中方着重强调,这些要求是在联合国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成果,它们必须成为维和行动的指导原则。一旦偏离了这个方向,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尽管此次中方在联合国没有明确提及俄乌冲突,但大家心里都明白,中方的表态实际上回应了近期关于中国维和部队是否会出兵乌克兰的讨论。其实,类似的讨论之前就有过,但大多来自非官方渠道,以“传言”“意向性”的形式出现。而这次事件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德国的《星期日世界报》以肯定的态度报道了此事。
该媒体宣称,中国外交部在欧盟总部所在地探讨了中方参与乌克兰维和部队的可能性,这个所谓的维和部队是由欧洲主导的“自愿联盟”,还煞有介事地称当下局势十分“微妙”。当中国、维和部队、俄乌冲突以及联盟这些关键词聚集在一起时,短时间内引发高度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随着中方表明“有关报道完全不属实”,事情的真相已经一目了然。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德国媒体发布这一假消息究竟目的何在?仅仅是为了吸引大众关注,还是另有企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后一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政府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这让欧洲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所以,德国媒体如今的做法,不能排除是欧洲人故意为之,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试探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的态度。
近期,欧洲不断宣称,只有向乌克兰提供所谓的“安全保障”,才能降低俄罗斯日后再次发起进攻的可能性。对此,俄罗斯方面强硬拒绝。而特朗普则表现得满不在乎,称不管怎样美国都不会派遣军队,欧洲的决定是欧洲自己的事。
欧洲在这种困境下,想为自己的议程寻找支持者。从全球范围来看,有足够能力和影响力的国家并不多,中国被欧洲看中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中国在联合国着重提出的三项要求,很可能会让部分欧洲人失望。
首先,要获得当事方的许可,这意味着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都必须同意。就派遣维和部队这件事而言,乌克兰可能接受度较高,但俄罗斯的态度如何呢?如果当事方自己都不认可维和计划,那么后续的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其次,维和部队要保持中立。作为第三方,维和部队在立场上不能偏向任何一方,绝不能参与“拉偏架”的行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对整个维和行动,甚至是联合国的工作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最后,非自卫或未履行授权时不使用武力。从维和部队的名称就能看出,其使命是维护和平,所以在动用武力时必须极其谨慎,且要在严格的限制下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维和行动自身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前文提到的那个所谓的“自愿联盟”,由英法牵头、欧洲作主,旨在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这样的组织显然不符合中方所说的维和部队标准。
实际上,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近期针对维和部队相关事宜的表态也很有针对性。他表示,维和行动的决定权应该属于联合国,而不是某些国家私下达成一致就能确定的,不能把联合国抛在一边。在他看来,目前让中国等国家前往乌克兰执行维和任务还为时尚早。
俄方对中方的看法表示赞同。在中国针对维和部队问题表态后的第二天,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叶夫斯季格涅耶娃称,相关议题不应在欧洲国家单独召开的会议上被提及,而应放在安理会或者联合国大会上,要让包括部队派遣国在内的所有利益攸关方都有代表参与。
显然,在这一问题上,中俄两国的态度高度一致。从整体情况来看,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变化,各方为了保障自身利益都在积极行动。但大家都要明白,一些最根本、涉及原则的事情必须得到保障。试图避开其他相关方面,私下确定局势走向的做法,最终是不会成功的。中国和俄罗斯对于维和部队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至于这是否是欧洲人所期望的答案,只有欧洲人自己清楚了。
本文围绕中国出兵乌克兰传闻展开,详细阐述了中国对出兵的定性和三大要求,分析了德国媒体发布假消息的可能原因以及欧洲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处境。同时表明了中俄在维和部队问题上态度相近,强调了在国际事务中遵循原则和保障根本利益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