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思南县春茶采摘的热闹场景,介绍了春茶采摘标准、当地茶叶的特点和产量情况,以及瓮溪镇为应对用工需求所采取的措施,展现了思南县茶产业的发展态势和助农增收的成果。
在这阳春三月的美好时节,正是春茶采摘的黄金时期。最近一段时间,思南县的各个茶叶基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茶树们仿佛受到了春天的召唤,纷纷吐出嫩绿的新芽,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丰采期。茶农们深知农时的宝贵,他们争分夺秒,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年首批明前茶的采摘工作中。
瞧,那茶树冒出的嫩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阮进勇摄)
当下,春茶采摘进入了最为关键的“黄金期”。走进茶园,映入眼帘的是成畦的茶叶,它们碧绿葱翠,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那娇翠欲滴的嫩芽,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来到瓮溪镇余林村的茶叶基地,只见工人们腰挎茶篓,如灵动的燕子般分散在茶树之间。他们的手指在茶树上快速翻飞,一片片奶白色的嫩芽便乖乖地落入了茶篓之中。
家住思南县瓮溪镇社区的莫永琴,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她笑着说:“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我就来采茶,一直采到下午两点,差不多能采两斤茶青呢。这样既能赚点零花钱,又不耽误照顾家里,感觉还挺不错的。”
看,那些分散在茶树间专注采茶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何敏摄)
头茬春茶的产量极为稀少,因此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今年,头茬春茶的开采时间比往年稍微晚了一些。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头茬春茶的采摘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工人们需要按照“一芽一叶”的方式进行“掐尖”采摘,这样才能保证鲜叶的匀度、净度和新鲜度,为后期的加工炒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南县瓮溪镇茶叶基地管理员王茂平认真地介绍道:“我们组织工人采摘的是一芽一叶,如果工人采摘的茶叶带有胎叶或附叶,那就是不合格的。我们管理人员会在现场进行指导,确保大家的采摘手法标准,让芽叶保持完整的形态。”
工人们专注采茶的模样,是茶园里最美的风景。(阮进勇摄)
思南县瓮溪镇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优越的气候环境。这里产出的高山茶叶,汤色嫩绿明亮,口感柔和、鲜美,滋味醇爽,嫩香持久,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需求量也非常大。早在2016年,该镇就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了浙江客商落户,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朱小培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如今他的300亩茶园迎来了丰产期。
思南县瓮溪镇茶叶基地负责人朱小培高兴地说:“今年的春茶开采时间比往年要晚两三天,基地从3月21日开始组织工人采摘。今天基地上就有100多人在采茶呢,而且今年春茶的产量比去年要翻一倍,可以达到5000斤左右。我相信,茶园的产量以后会越来越多。”
采摘下来的明前茶,承载着茶农们的希望。(刘汉滨摄)
截至目前,思南县瓮溪全镇共有茶园1万余亩,分别种植了白茶、黄金叶、黄金芽、金香玉、极白五个品种。为了应对春茶采摘周期短、用工需求集中的挑战,瓮溪镇提前谋划、早部署、早落实,采用“线上 + 线下”的招工模式,积极开展用工宣传,提前“锁定”劳动力。
思南县瓮溪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刘文介绍说:“当前正值春茶采摘的关键时期,瓮溪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对接茶企。对于茶企的用工需求,我们通过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方式,在微信公众号、村组微信群发布招工信息,还组织村组干部入户动员在家的劳动力;同时明确班子成员牵头,负责联系周边没有种茶的乡镇协助招工;此外,我们还积极对接人社部门和劳务市场,吸引外地采茶团队到瓮溪镇采茶。截至目前,全镇已经招募了采茶工人3000余人,为瓮溪镇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忙碌的茶园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苏畅莉摄)
近年来,思南县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气候环境优势,把茶叶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产业来发展。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和科学管护,让茶叶这一老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动能,不断释放出绿色生态产业的长效“红利”,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思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大坤表示:“目前,思南县18.89万亩茶园已全面进入采摘期,预计今年春茶产量1400吨,产值达5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为茶叶采摘做好技术指导,确保今年春茶能够全面下树。”全县茶园年均劳务用工达150万人次左右,真正实现了茶山变“金山”。
本文详细描绘了思南县春茶采摘的景象,介绍了春茶采摘标准、当地茶叶特色与产量,以及瓮溪镇为保障用工所做的努力,展现了思南县茶产业发展良好态势,体现了其在生态保护与助农增收方面取得的成效,未来思南茶产业有望持续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