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的多个舞蹈作品,包括《画里乡田》《彝铃欢歌》《笙笙踏歌》《卓给者》等,阐述了这些舞蹈的创作题材、表现形式和所传达的情感,还记录了观众和评委对这些舞蹈的评价。
舞蹈《画里乡田》是由六盘水市文化馆精心创作的一部佳作。据六盘水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婕讲述,这部作品选取了水城农民画和小花苗芦笙舞这两项“活着的非遗”作为创作题材。在舞蹈中,运用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舞蹈语汇,生动地展现出农民画那浓烈绚丽的色彩以及质朴纯真的笔触。陈婕表示:“我们希望观众能够通过这部舞蹈,深切感受到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人民过上了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大家生活在这乡田之间,日子也如同田园里的果实一般,十分‘香甜’。”
在舞台上,铃铛清脆的声响不断回荡,舞者们的舞步豪迈奔放,仿佛奏响了一曲欢快的乐章。《彝铃欢歌》的舞者们凭借灵动的身姿和炽热的激情,在舞台上勾勒出了彝寨那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让每一位观众都沉醉在这场欢歌热舞的欢乐盛宴之中。
《笙笙踏歌》以六盘水地区的小花苗为创作载体。通过舞者们精彩的演绎,观众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小花苗独特的民俗风情,更能深切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炽热情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笙声悠扬回响,舞者踏歌起舞,生动地展现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民族精神。
舞蹈《卓给者》是一部以苗族传统芦笙舞为灵感创编的群舞作品。在舞蹈中,舞者们通过层叠的环形队列和富有律动的身姿,生动地再现了苗家儿女踏笙而舞的欢庆场景。男女舞者手持芦笙,翩跹跃动,身上的银饰随着鼓点铿锵作响,裙裾在旋转中如同花朵般绽放。这部作品以流动的肢体语言诠释了“众人共舞”的原始意涵,既传承了芦笙文化的韵律,又融入了当代舞台的视觉张力。当苗族同胞们踏歌起舞时,古老节日的欢腾热烈以及民族血脉的团结力量瞬间迸发,奏响了一曲生命共融的永恒乐章。
观众向念念评价道:“舞蹈的编排让人耳目一新,内容通俗易懂,一点也不晦涩。而且在融入流行音乐和国际时装元素后,整个节目既接地气又充满洋气。”《画里乡田》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的作品出现,“这样既能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六盘水的非遗还可以如此潮流。”
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舞蹈家协会原主席沈毅作为此次比赛的评委之一,他介绍说,此次参赛的15个作品是从之前的70余个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贵州味”,并且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每个作品都各具特色,给评委和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表示:“同时,这些作品也还有进一步打磨的空间。希望创作者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精雕细琢,多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在国赛中更好地展现贵州人民的精神风貌,为贵州争取更多的荣誉。”
本文介绍了六盘水的多个舞蹈作品,它们以当地非遗和少数民族文化为题材,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精神。观众对舞蹈编排和创新表示认可,评委也肯定了作品的特色,同时鼓励创作者继续打磨创新,在国赛中展现贵州风采。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