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始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投资计划,其投资金额远超上一年。这一投资加速不仅是硬件建设提速,还预示着电力行业变革。其中增量配电改革自2015年提出后进展不顺,面临诸多障碍,尤其是与地方电网的竞争关系。其改革不畅还影响新能源消纳,而一些解决新能源消纳的概念落地需要增量配电网。同时,增量配电改革还涉及输配分开这一深层次电改问题,输配分开未实现限制了电力市场市场化程度。国家电网支持增量配电改革对省级分公司有影响,而根本上还是要推进输配分开,鼓励新主体参与增量配电网和智能微电网建设等内容。
新年刚刚开始,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电网投资计划就吸引了众多目光。据国家电网2025年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国家电网计划在电网工程方面投入超过6500亿元的资金。与此同时,南方电网也公布了其1750亿元的投资规划。两者相加,总投资将达到8250亿元,这一数额和2024年的6083亿元相比,有了大幅度的超越。
这样大规模的电网投资突然加速,其意义可不仅仅局限于硬件建设速度的加快。实际上,这预示着电力行业即将迎来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革。国家电网董事长张智刚在《学习时报》头版发表了署名文章,并且国家电网官网也发布了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国家电网在2025年将会有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就包含多年来一直难以取得进展的增量配电改革。
增量配电改革这个概念,自从2015年在新电改中被提出之后,就一直被视作电改领域里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引入社会资本来投资建设增量配电网,让它和大电网形成一种竞争的态势,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把输配电价理清楚,让电力市场变得更加活跃。不过,虽然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已经分批次公布了数百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但是从整体的情况来看,这些项目的进展并不顺利。
在增量配电网推进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的阻碍。其中,和地方电网之间的竞争关系是最为明显的。地方电网在电源接入等多个环节,给增量配电网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碍,这就使得很多试点项目都无法顺利地开展下去。就拿郑州航空港区的增量配电网来说吧,当这个配电网想要为比亚迪项目提供绿电直供的时候,河南电网多次拒绝了这个请求,最后这个增量配电网只能被迫放弃。
增量配电改革推进得不顺利,还对新能源的消纳产生了影响。随着新能源装机数量的大幅增长,怎样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难题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特别是在河南这样的新能源大省,分布式光伏的装机数量猛增,这就使得电网的稳定性受到了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新项目无法接入电网,已经接入电网的项目还被限电的现象。
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地方层面提出了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直连、绿电直供等概念。这些概念的目标就是要让分布式光伏实现就地平衡和就近消纳。但是,要让这些概念真正地落地实施,就需要有一个合适的配电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增量配电网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够实质性地推动增量配电改革,那么源网荷储一体化和绿电直供的实现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增量配电改革的推进还涉及到电力改革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输配分开。自从2002年电力改革提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这16字方针以来,虽然厂网分开和竞价上网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但是输配分开却一直没有能够落地。这就导致了电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受到了限制,资源的配置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
所以,进一步加强输配分开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从一方面来看,这样做有助于把输配电价理清楚,从而让电力市场实现公平竞争;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有助于推动增量配电改革顺利进行,为分布式新能源的持续快速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家电网表示全力支持增量配电改革,这无疑会给省级分公司带来不小的震动,促使省级电网积极配合增量配电改革。
不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持续大力地推进输配分开这项电力改革。只有当输配彻底分开了,大电网不再仅仅依靠电量统购统销的价差来获取收入,配电网才能够独立并且活跃起来,绿电直供才能够真正地取得突破。同时,鼓励新的主体参与到增量配电网和智能微电网的建设中来,这也有助于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本文总结了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投资计划,重点阐述了增量配电改革面临的困境,如与地方电网的竞争、进展不顺等,以及其对新能源消纳的影响。同时指出增量配电改革与输配分开的关联,强调输配分开的重要性,并且国家电网支持增量配电改革会对省级分公司产生影响,而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推进输配分开并鼓励新主体参与相关电网建设。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