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园街道钦安社区举办“邻里饺子宴”活动,通过这一温情活动探索出“情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包括对特殊群体的帮扶、促进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提升社区治理效果等方面。
“曾经啊,邻里之间即便碰了面,也鲜少相互打招呼。可如今呢,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拉家常,社区里的大小事情,都一同商量着解决。”近日,在怡园街道钦安社区精心举办的“邻里饺子宴”活动现场,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宛如过节一般。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有的专心擀皮,有的熟练包饺子,同时还兴致勃勃地唠着家常。
钦安社区面临着一个现实难题,那就是社区内高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数量较多,他们吃饭成了大问题。针对此情况,社区党委主动站了出来,发挥牵头作用,积极招募社区内的爱心商企、党员以及志愿者,共同成立了“银龄关爱帮扶”志愿服务队。这个服务队每月固定两天,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然后带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上门,给特殊群体送去温暖,陪他们拉拉家常。在交流过程中,仔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实际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与此同时,社区还孵化出了“红色帮办代办服务专班”志愿服务队。该服务队运用“敲门送饺 + 倾听日记”的独特服务模式,在送餐的同时,认真记录居民的诉求。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 53 条有效的民情档案,成功解决了居民外出体检难、买药难等 25 件诉求,形成了“送一份饺子、解一件难事、暖一颗人心”的闭环服务链条。社区的暖心行动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可,累计收到感谢信 11 封、锦旗 2 面。
“社区干部、工作人员还有志愿者,常常来家里送饺子,还邀请我们去参加活动,感觉就跟一家人没什么两样。”高龄独居老人李女士满是感慨地说道。
在一场又一场温馨的“邻里饺子宴”活动中,居民们的参与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共同参与制定了《楼道文明公约》,在公约的影响下,有 6 户家庭主动拆除了楼道里的违建鞋柜,还清理了门前的杂物。除此之外,社区同步建立了“马上办”服务台,在包饺子的间隙开展议事活动。居民们可以现场提出自己的意见,社区书记则当场进行解答。自从活动开展以来,已经收集到了 86 条治理建议,社区事务的协商解决率得到了有效提升,物业费收缴率也提高了 6 个百分点。
如今,“有事儿饺子桌上聊”已然成为钦安居民的口头禅。钦安社区这种以传统文化为纽带、以共同劳动为载体、以协商议事为内核的治理模式,不仅让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更成功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本文围绕钦安社区的“邻里饺子宴”活动展开,介绍了社区针对特殊群体的帮扶举措、通过活动促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提升社区治理效果等内容,凸显了“情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的成效,展现了该模式在构建和谐社区、提升治理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