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北京市药监局第四分局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针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存在的多头重复检查、标准难统一等问题,通过联合检查、制定年度计划等方式,预计年内减少入企检查30余家次,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能更专注于生产经营。
今年,北京市开启了一场监管领域的革新之旅,深入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通过“制度创新 + 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致力于实现监管服务达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理想状态。
3月2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与北京市药监局第四分局携手,针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管难题发起了挑战。长期以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面临着多头重复检查、标准难统一等执法痛点堵点问题。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企业的发展脚步。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两个部门决定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行政检查,通过整合监管资源,为企业减负。据预计,年内将减少入企检查30余家次,这无疑是给企业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减负大礼包”。
回溯到3月24日,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与北京市药监局第四分局联合行动,对辖区内一家集第一、第二、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于一体的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执法人员透露,在以往的检查模式下,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由昌平区市场监管局负责检查,而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则由市药监局第四分局检查。由于检查项目存在大量交叉重复的情况,企业不得不频繁应对检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迎检压力巨大。如今,联合检查模式的推行,就像一场及时雨,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根据《2025年北京市医疗器械注册生产使用监管工作要点》的要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市药监局第四分局,对辖区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同时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年度联合检查计划,规范检查形式,采用“综合查一次”、非现场监管等方式。通过这些创新举措,预计年内将减少入企检查30余家次,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与市药监局第四分局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针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管问题,采取联合检查、制定计划等措施,预计减少入企检查次数,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体现了监管部门通过创新监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积极作为。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