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国货美妆企业相宜本草的人事变动和上市进程。详细介绍了近期CEO张舸的离职情况,回顾了公司过往两度冲击IPO未果的波折历程,还分析了CEO频繁更换的原因以及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和转型尝试。
在国货美妆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相宜本草却再次出现了人事变动的情况。
3月24日,美妆行业媒体聚美丽传出消息,相宜本草的CEO张舸已在前段时间离职。当天晚上,相宜本草方面向时代财经证实,张舸是因为个人原因提出离职,目前公司的各项业务并未受到影响。
时间回溯到2024年6月,张舸跨界来到相宜本草担任CEO一职。然而,从他上任到离任,担任相宜本草CEO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在此之前,张舸曾在金光集团APP(中国)生活纸事业部(金红叶纸集团有限公司)担任CEO。
相宜本草的创始人、董事长封帅出生于1968年,来自医药世家。2000年,他创立了相宜本草,专注于中草药护肤领域。在公司发展的二十多年里,相宜本草两次冲击IPO都未能成功,CEO以及高级管理团队也经历了多次变更。
时代财经了解到,张舸离职之后,相宜本草目前还没有新任CEO上任。现在,是董事长封帅带领着高管团队坐镇公司。
3月25日,时代财经就人事变动细节、公司战略、资本战略等问题联系了相宜本草。相宜本草方面回复称:“目前核心团队和业务板块运行稳定,未来若有进一步调整,也将以提升竞争力和效率为目标。我们会适时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漫漫上市路,流水的CEO
相宜本草高管的频繁变动,始终伴随着公司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
早在2007年,相宜本草就获得了今日资本10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国内日化行业第一家获得风投的企业。此后,为了推动公司的规范化运营,相宜本草从欧莱雅等外企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分管重要工作。
但是,相宜本草的首次IPO尝试并不顺利。2012年,相宜本草向上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筹备上市期间,相宜本草与今日资本就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两年后的2014年,公司主动终止了上市计划。当时,相宜本草表示,终止上市是出于公司战略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商超渠道的大环境不理想;另一方面,公司内部也处于调整期,需要以维护市场稳定为重,同时加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相宜本草董事长封帅也在内部说明中称“上市的必要性已不复存在”。
同样是在2014年,相宜本草的管理层发生了重要变动。原相宜本草CEO严明辞任,但仍担任相宜本草董事。此后,相宜本草的多位重要职业经理人也相继离职。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创始人封帅曾表示,2014年至2016年是相宜本草被错过的3年,“我们的反应慢了一些,也走了一些弯路”。
2017年6月,严明以兼任总裁的身份回归相宜本草,并提出了2020年再进入资本市场的目标。
不过,2020年,相宜本草前总裁严明再次离职,只保留了董事一职。同年,曾任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上海家化首席市场官的俞巍,成为了相宜本草的新CEO。
俞巍上任两年后,相宜本草的IPO进程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2022年11月,相宜本草与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随后,中金公司向上海证监局提交了辅导备案申请材料。
然而,就在冲刺上市的关键时期,2024年6月,相宜本草CEO俞巍被曝离职。四个月后,相宜本草官宣与中金公司签署了终止辅导协议,这也意味着相宜本草的A股上市计划再次失败。
相宜本草再次表示,终止上市辅导,是基于自身战略发展及未来资本运作规划的考量。
针对相宜本草新战略和资本运作规划的变化,3月25日,相宜本草方面回应时代财经称:“我们将持续推出更多创新产品,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资本运作方面,我们会适时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掉队的相宜本草,在等一个机会
化妆品行业经营管理专家、美云空间电商的创始人白云虎认为,“上市过程对核心管理层变动的影响是其次”。相宜本草的CEO频繁更换的核心原因,或许是“组织信任机制”的问题。
他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公司创始人对于职业经理人价值的认同不够,他们可能在管理上出现一定的分歧;另一方面,业绩已经成为判断职业经理人价值的标准。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中,相宜本草的业绩并不突出,甚至落后于一些后起之秀,导致管理层的压力太大”。
美妆行业资深人士陈晨(化名)也对时代财经评价道,“CEO要帮董事长解决问题,要对业绩负责,在公司寻求上市的情况下,CEO还要把公司所有的体系正规化”。
在行业人士看来,曾经手握“王炸”的相宜本草如今已不复往日风光。
起初,相宜本草凭借草本定位和KA渠道风光无限。相宜本草早期招股书显示,2009年至2011年,相宜本草的营收从3.77亿元增长到13.35亿元,净利润从5221.52万元增长到1.35亿元。据界面新闻报道,2013年相宜本草的年销售额曾达到23亿元。
不过,2014年之后,相宜本草的销售表现和市场地位都受到了挑战。
根据国联证券等机构援引欧睿数据,2012年,相宜本草在中国护肤品市场以2.1%的市占率排名第九。但在2014年至2016年,相宜本草的品牌份额排名有所下滑。到了2017年,相宜本草的排名降至第20位。
随着2017年严明的回归,相宜本草推出了一项转型计划,将品牌定位为“中草药护肤专家”。不仅砍掉了两个定位年轻消费市场的品牌花开和Juicy Tango(觉醒甜果),同时还成立了产品决策委员会,并押注冷门成分红景天。
俞巍接手后,相宜本草的转型仍在继续。2020年,相宜本草推出了高端子品牌“相宜本草·唐”进驻丝芙兰;从丽人丽妆收回了品牌的电商运营权。
俞巍也曾公开透露相宜本草的转型成效。2021年全年相宜本草营收同比增长33%,其中线上渠道增长59%,线下渠道增长15%。据北京商报报道,2022年“双十一”期间,相宜本草天猫旗舰店GMV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92%。
但是,陈晨认为,对比珀莱雅、韩束等同时代的品牌,相宜本草的转型有些慢了。“2014年电商渠道兴起、2018年成分党兴起、当下抖音渠道和科技兴起,这几波关键节点,相宜本草有些没跟上。”
他还认为,相宜本草的增长逻辑也给公司带来了战略不够清晰的问题。“过去数年,相宜本草的增长和内部调整都是以上市为目的。但是,奔着上市做品牌,解决不了品牌自身科研、文化建设等多个维度的短板。”
目前,公开渠道还没有相宜本草的具体销售数据。但是据白云虎测算,相宜本草目前的销售体量大不如其巅峰时期。他认为,相宜本草的品牌定位也在限制公司的发展。“相宜本草成于本草,也困于本草。此外,国货草本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大多是低价、平价的标签,这一消费心智难以改变。目前,国货品牌还尚未有依靠中草药成分,在化妆品行业探索出一条打进中高端体系的品牌路径。”
不过,白云虎和陈晨都认为,作为最先布局中草药成分的本土品牌之一,相宜本草并没有被挤出市场。2023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公告,鼓励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化妆品新原料,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化妆品原料研究创新。
据中国商报报道,仅2024年上半年,在化妆品企业备案新原料中,植物原料的数量就超过了2023年、2022年的备案数。中国特色成分的开发,已经成为美妆行业争相布局的又一赛点,欧莱雅、贝泰妮、华熙生物、上海家化、溪木源等企业均已入局。
押宝红景天的相宜本草,正在转型和调整中等待一个崛起的机会。
本文围绕相宜本草展开,详细阐述了其近期的人事变动,回顾了公司坎坷的上市历程,分析了CEO频繁更换的原因。同时,也介绍了相宜本草曾经的辉煌以及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的现状,指出其转型缓慢、战略不够清晰等问题。不过,随着国家对特色植物原料开发的鼓励,相宜本草作为布局中草药成分较早的品牌,仍有机会在市场中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