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第八届尼泊尔国际电影节的落幕情况,介绍了电影节的参展影片、特色单元、评审团等信息,着重提及中国影片的亮相以及评委刘伽茵对尼泊尔本土电影的评价和对中尼电影合作前景的看法。
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为期五天的第八届尼泊尔国际电影节于3月24日圆满落下帷幕。在这届电影节上,多部中国影片登上了尼泊尔的大银幕,为当地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电影盛宴。
本次电影节共收到600多部参展作品,经过主办方的精心挑选,最终有87部影片获得展映机会。这些影片来自全球40个国家,题材丰富多样,风格也是各具特色。其中,中国影片表现亮眼,《朝云暮雨》《出发》《鱼刺》等7部作品成功入选,全方位地向尼泊尔观众展现了中国电影的多元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电影节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增设了人工智能(AI)相关或使用AI技术制作的电影竞赛单元,这一创新举措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此外,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香巴拉》备受瞩目。这部影片不仅被提名第7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还代表尼泊尔角逐第97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足见其品质之高。
今年电影节的评审团由来自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朗、西班牙等国的7位评委组成。其中,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导演、编剧刘伽茵受邀担任本届电影节评委。
3月24日,刘伽茵在加德满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她首次到访尼泊尔。除了备受关注的《香巴拉》,尼泊尔本土独立电影《蹒跚的乌鸦》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影片凭借安静沉稳又富有想象空间的画面以及强烈的象征意味,赢得了评审团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现了尼泊尔电影人的创作潜力。
在谈到中尼电影合作前景时,刘伽茵充满信心。她认为,尼泊尔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松弛有序的氛围,为两国电影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前往尼泊尔,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电影创作题材的合作机遇也将不断增加。
据悉,尼泊尔国际电影节是该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由尼泊尔电影与文化学会主办,是尼泊尔电影业一年一度的盛事。
本文围绕第八届尼泊尔国际电影节展开,介绍了电影节的整体情况,包括参展影片、特色单元等,强调了中国影片的参与和尼泊尔本土优秀电影的表现,同时探讨了中尼电影合作的良好前景,展现了该电影节在推动国际电影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