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商都讲坛上山东大学方辉教授的讲座“从夷夏东西到夷夏融合”展开,记者在讲座后对其进行专访。方辉教授分享了对郑州商城历史价值的看法,以及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在推动公众理解商都文明方面的作用。
数千年前的中华大地,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中以中原的“华夏”和东方的“东夷”为代表的两大族群,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夷夏之间的互动,就像一条无形的丝线,编织出了史前及夏商王朝历史的主要脉络。那么,究竟何为夷,何为夏?二者又该如何区分呢?在漫长如银河般的历史长河中,夷夏之辨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无数的学者在历史的典籍与考古的遗迹中探寻着答案。
3月22日,在充满历史韵味的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一楼报告厅,最新一期(第十六期)的商都讲坛如期开讲。本次讲坛邀请到了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方辉。方辉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从夷夏东西到夷夏融合”,仿佛带着大家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夷夏纷争与融合的时代。
讲座结束后,正观新闻记者围绕“从夷夏东西到夷夏融合”这一主题对方辉教授进行了专访。在专访过程中,方教授不仅分享了他在学术研究中的深刻见解,还表达了他对于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独到看法。
郑州商都:开放包容的都市典范
记者:本次讲座的举办地点——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它紧邻着郑州商城遗址。那距今3600年的商城墙,与现代化的博物院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您是如何看待郑州商城的历史价值呢?
方辉:郑州商城可是商代的第一座都城,这一身份就足以证明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目前已经出土的郑州商城的考古发现来看,足以展现出它作为商都时期的辉煌。就拿郑州书院街的考古发现来说吧,这里出土了黄金饰品和扇贝形装饰物等带有外来元素的物品。这些物品就像是一个个历史的使者,向我们展示了郑州商城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大都市的独特风貌。我相信,在未来,考古工作会在有限的空间里持续开展,就像在历史的宝盒中不断探索,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记者:那么,您觉得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在推动公众理解商都文明方面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方辉: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的建立,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也是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这座博物院就建在遗址之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古老的城墙和其他遗迹。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博物院赋予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过去,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城垣已经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博物院这种形式,就像是一座桥梁,能够让更多的民众了解郑州商城的历史。它通过展示考古发现,生动地向人们呈现出郑州商城或殷商文明早期的辉煌成就。这一点是其他遗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遗址类博物馆/院的独特魅力所在——它就在遗址实地,通过展示考古发掘成果,就像给公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商文明的窗户,让大家能够直观、形象地感受商文明的魅力。
此外,我还注意到博物院会定期举办系列讲座,邀请著名学者来分享他们关于商文明的研究成果。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过去,我们总是觉得考古是一门很专业的学科,民众可能难以理解。但实际上,现在民众对高雅文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需求非常高。就像今天的讲座中,有几位听众提出的问题让我很意外,他们不仅仅是表面上了解,还会跟随学者的讲座,有目的地进行事前阅读或事后追踪。有些听众今天在这里聊到的遗址,可能就会成为他们下一个考察参观的地点。我相信这样的观众会像星星之火一样,影响到更多的人。通过这些固定或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体,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商文明,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方式。
本文先介绍了夷夏之辨这一学界热点话题,接着讲述了方辉教授在商都讲坛的讲座内容。随后通过记者与方辉教授的对话,阐述了郑州商城的历史价值,强调其开放包容的都市风貌,以及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在传承商文明、推动公众理解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