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眼镜这一主题展开,讲述巨头在该领域的布局情况,包括小米即将推出AI眼镜的消息。同时分析AI眼镜的市场现状,如出货量、市场渗透率、市场规模等。还会探讨其在销售渠道、消费群体方面的情况,以及面临的产品同质化、应用生态构建等问题,最后阐述AI眼镜对供应链的带动以及产业链的相关情况。
2025年,AI眼镜依旧是科技巨头们布局的焦点。据《科创板日报》1月28日讯(记者 唐植潇),有消息表明,小米打算在2月份的发布会上,与小米15 Ultra一同推出AI眼镜产品。这款产品将由山东某在AR/VR领域占据龙头地位的企业独家代工,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同时也是AR/VR/AI眼镜品牌Meta的供应商。其实,除了小米之外,像阿里、三星、华为等行业巨头早就涉足AI眼镜行业了。而且,rokid、雷鸟等新兴公司也在这个行业中崛起。中金公司近期发布的研报指出,经过多轮的产品迭代之后,AI眼镜成功的模式或许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报告预计,在2024年,AI眼镜的出货量将能达到大约200万部,市场渗透率约为0.1%,市场规模预计会达到36.5亿元。不过,有从业者却指出,当前AI眼镜市场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上产品同质化的现象非常严重。而手机厂商涉足这个领域,对于解决之前AI眼镜应用生态构建方面的困局是很有帮助的。在AI眼镜的购买群体方面,目前主要是尝鲜购买者。从销售渠道来看,线下体验店还在等待大规模铺开。根据IDC的数据,在AI眼镜的企业采购和商务应用场景中,大概有25%的购买者是商务人士,他们购买AI眼镜主要是用于提升工作效率、商务沟通和移动办公等场景。民生证券在近期的研报中也提到,智能眼镜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仍然需要配合远/近视解决方案。线下眼镜零售商拥有专业的验光设备和视光人员,是目前消费者配镜的主要场所,在未来智能眼镜配镜环节中,可能仍然会是消费者优先选择的渠道。雷鸟眼镜相关负责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目前雷鸟V3 AI拍摄眼镜确实很火爆,现在样机都比较紧缺。在销售渠道方面,除了线上之外,我们主要是和眼镜店合作,部分店内会有样机展示。”某智能眼镜品牌厂商相关负责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购买智能眼镜的用户基本上都是一些科技爱好者。我们在做AR/VR眼镜的时候,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他们也会购买我们的智能眼镜。”他还告诉记者,除了眼镜店之外,目前AI智能眼镜的铺货范围仅仅局限在像顺电这类销售数码产品的门店。“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是在大型商场铺货,就像韶音这类运动耳机一样,租一些小摊位,争取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与AI眼镜品牌向线下铺货以吸引顾客体验并促成交易不同的是,一些门店老板认为目前消费级AI眼镜仍然有待发展,其中售价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了深圳的华强北,门店老板告诉记者:“目前华强北里还没出现过AI眼镜一类的产品。如果是AI翻译一类的产品,眼镜的产品形态并不具备优势。因为翻译内容仅佩戴者可见,还需要另一个手表做扬声器传达翻译内容,产品价格就会上去,并不划算。”另外一位主要代理某智能耳机的门店老板则认为:“这种搭载了大模型的售价也高,并不是每个人都想佩戴眼镜,当下买智能眼镜的更多是尝鲜。耳机的适用范围就广多了,基本人手一副,并且价格也比现在的AI眼镜要低。”中信证券认为未来消费者为AI智能眼镜买单的核心是,通过软硬件一体(近眼显示+全天候耳机+摄像头+AI),实现瞬时连续AI响应,但同时AI智能眼镜也需要做好基础的眼镜功能和低成本。在AI眼镜对供应链的带动方面,有关注AI眼镜的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和传统眼镜产业链相比,AI眼镜产业链涵盖的供应商种类更多,并且AI智能眼镜短期内出货量仅百万级别,并非所有产业链都能均等受益。“从相关产品的零部件占比来看,芯片、充电盒、结构件、OEM、传感器等模块的成本占比较高。因此价值量较大、成本占比较高的环节更具关注价值。”AI眼镜的上游涵盖了芯片、传感器、存储、显示模组、光学模组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多家上市企业的业务都涉及到这些领域。以AI眼镜的“大脑”计算芯片为例,玄恒科技、瑞芯微等企业主要业务涉及到AI眼镜计算芯片设计。数据显示,恒玄科技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4.5亿元到4.7亿元,同比增长264%到280.18%,创历史新高;瑞芯微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5.5亿到6.3亿元,同比增长307.75%到367.06%。歌尔股份为智能眼镜提供麦克风等组件,并且还具备AI眼镜的代工制造能力;韦尔股份则提供的图像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海凌科生产的十轴姿态传感器模块可用于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等可穿戴设备;敏芯股份推出了具备高信噪比、高AOP性能,且适用于人工智能的MEMS麦克风。此外,兆易创新通用NOR Flash产品,常用于存储AI眼镜运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京东方、深天马的AMOLED、TFT - LCD等显示技术,可应用于AI眼镜。在产品本身方面,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曾公开表示,虽然AI眼镜市场迅速升温,大量厂商密集涌入,但大部分产品的思路就是普通眼镜搭载AI、音频耳机模块、摄像头模块等功能。李宏伟认为,现阶段要把产品体验做好,需要做很多的定制化工作。“当下AI眼镜市场看似热闹,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AI眼镜的潜力远未被充分挖掘,在视觉、音频等技术方面以及场景拓展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业内主流的做法是集合大模型做探索。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AI眼镜大都采用的是通义千问、文心一言、GPT - 4o、WAKE - AI、云天天书、讯飞星火等大模型。但这还远远不够,AI眼镜厂商如何构建应用生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AI眼镜虽有拍照、语音交互等功能,但缺乏像智能手机那样丰富多样的应用生态,难以形成持续的用户吸引力。闪极创始人张波就曾透露,小红书和抖音都拒绝了向AI眼镜开放接口,这些产品将无法在社交平台上直播。“AI眼镜市场亟需融入平台,扩大“朋友圈”,以化解产业瓶颈。”因此,小米、三星、华为等手机大厂对AI眼镜的布局,让业内非常关注。有业内人士指出,手机与主流社交平台联系紧密,手机厂商入场后,可利用自身影响力和资源,推动社交平台对AI眼镜开放接口,解决当前AI眼镜无法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直播的问题。“手机厂商拥有庞大的软件开发者社区和应用商店,可吸引开发者为AI眼镜开发更多专属应用,拓展办公、娱乐、教育等场景。”
本文总结了2025年AI眼镜在巨头布局、市场现状、供应链以及发展挑战等多方面的情况。巨头纷纷布局AI眼镜领域,市场虽有一定的出货量和规模,但存在产品同质化、应用生态构建困难等问题。同时,AI眼镜对供应链有带动作用但受益不均。手机厂商的入局可能会为解决应用生态等问题带来新的机遇。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