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医美行业,从“do脸”热梗引出颜值经济,着重介绍了半岛医疗集团的发展历程。包括其创始人雷晓兵的创业背景、公司的研发创新模式、从重庆到深圳的产业迁徙,以及在政策支持下的发展成果,还阐述了半岛医疗在保障产品安全和推动行业规范方面的举措。
在深圳的一座写字楼办公室内,一位被大家称为“精致女孩”的小言(化名)正全神贯注地敲击着键盘。这时,一位路过她身旁的同事不经意间瞥了她一眼,惊讶地发现平时总是化着精致妆容的小言,今天素颜竟显得格外精神。同事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向小言询问其中的奥秘。小言神秘地一笑,轻描淡写地说道:“微do了下”。如今,“do脸”这个词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热度持续攀升。早在去年10月,某明星前女友一句“微do,do了40%吧”瞬间成为网络热梗,也让更多人知晓了“do脸”其实就是医美的另一种通俗说法。
当下,哼着“美丽极限,爱漂亮没有终点”的青年男女们,为了追求美丽,纷纷选择各种方式来塑造自身形象。从经济层面来看,颜值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内需、驱动产业升级的一股重要力量。其高达3.2万亿元的庞大市场规模,醒目地昭示着它在国民经济格局中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地位。超2500万家相关企业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科技企业更是借着颜值经济的东风,积极开拓医美设备这一全新的蓝海市场。可以说,“颜值”已然成为了一种“产值”。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商业运作过程中往往追求投入产出比的高效转化,认为快速实现产品上市盈利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然而,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半岛医疗集团却成为了友商眼中的一家“另类”企业。该公司科研人才约占总人数的30%,并且每年会将销售收入的25% - 27%投入到研发当中。究竟是怎样的信念与布局,才能够支撑着企业在这场漫长的研发马拉松中坚定地前行呢?
20年前,重庆青年雷晓兵从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当地医院担任外科医生。当时,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着设备困局:先进的仪器大多依赖进口,不仅购置成本高昂,售后维护更是受制于人。有一次,一台进口射频设备因零件损坏而停机,厂商竟报出了天价的维修费,而且维修周期长达三个月。雷晓兵无奈地感慨:“病人等不起,但我们别无选择。”这段经历如同尖锐的楔子,彻底刺破了雷晓兵对医疗设备行业的认知,让他深刻地意识到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外资手中的残酷现实。他当时就敏锐地预感到:国产替代必将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而这一缺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恰恰就是创业的绝佳机会。于是,这位前外科医生毅然做出了职业生涯中最惊险的“切除术”——辞去医院的金饭碗,从代理进口设备起步。2008年,当雷晓兵在嘉陵江畔的民房挂起“半岛医疗”的招牌时,以色列射频仪的售价堪比直辖市的一套房产,德国激光设备单次维护费抵得上医生半年的薪酬。这家初创公司的雄心,就藏在“半岛”二字里:它既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对技术主权的一种坚定宣言。
一沓泛黄的临床笔记,为半岛医疗勾勒出了破局的路径。雷晓兵凭借外科医生独有的敏锐洞察发现:“传统光疗设备按能量参数施治,但患者病灶厚度差异导致疗效波动。”当海外厂商执着于参数竞赛时,雷晓兵看到的却是医疗设备与临床需求之间的严重错位。经过评估和尝试,他找到了当时并非所有供应厂商都看好、但发展潜力较大的皮肤科室,开始进行技术和设备研发。半岛医疗最早的突破也正是来自与皮肤科医生的合作。2011年,半岛医疗与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开启了一场历时四年的“产学研马拉松”。该院专家发现,特定温度下308nm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对白癜风疗效显著,但当时市面设备无法实现精准温控。半岛工程师团队驻扎医院,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研发出全球首台“红紫光治疗仪”。该设备通过NMPA认证(CFDA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后,如今已成为三甲医院皮肤科的标配。在半岛医疗深圳研发中心的走廊墙面上,一幅“医工结合路线图”揭示着其独特的创新逻辑:向上,追踪欧美顶级学术期刊,将全球前沿技术进行模块化拆解;向下,与全国152家医院建立“临床需求池”,定期举行医工对接会。这种独特的“积木式创新”模式,让半岛在射频、超声等领域逐渐形成了坚固的技术护城河。正如有人所说:“医生捧着临床发现叩响工程师的门,这是中国医疗创新的特有叙事。”
半岛医疗集团创始人之一、集团副总经理丁毅直言:“医疗创新的真正门槛不在实验室,而在诊室与车间的认知转化。”半岛医疗作为一家专注研发的企业,在这一历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支撑半岛医疗成功构建起一套完整的 “研 - 产 - 销”体系,是企业的又一次重大决定。
丁毅在深圳宝安半岛医疗总部回首来时路,感慨地说:“从山城重庆到山海深圳,我们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一场技术与产业的迁徙。”半岛医疗从2008年创始于重庆,到2015年将总部落地深圳宝安,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准了中国医疗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早在2010年,深圳半岛医疗研发中心便已成立,这一决策背后是对医疗设备研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追求。彼时,重庆虽是起点,但深圳丰富的人才储备与完备的供应链,成为推动研发进程的核心动力。丁毅表示:“我们要做的是快速响应临床需求,将医生的创意迅速转化为产品。”深圳的产业环境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深圳,当专家提出设备构想时,研发团队能在极短时间内整合供应链资源,将概念变为样品——这种高效转化能力,使得在其他地区需数月的流程,在深圳仅需一周。这不仅加速了创新产品的落地,更让半岛医疗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政策的精准助推进一步放大了地缘优势。2021年,深圳提出建设全球“医美之都”,重点培育宝安区作为医美器械制造核心区。目前该区已集聚上下游企业超200家,涵盖材料研发、设备制造到终端服务全链条。半岛医疗的超声系统正是乘势而起的代表产品,现已占据国内医美超声领域80%的市场份额。
“深圳特别‘养’企业,在深圳做硬件,就像鱼游入海。”企业将总部迁至宝安,看中的不仅是产业链优势,更是这座城市的“人才红利”。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目前,半岛医疗多个“明星产品”获得FDA、CE、NMPA等70余项全球认证,在医疗美容多个细分领域也名列前茅。2025年初,半岛黄金微针产品获得了FDA510(k)认证,这是第一款获得FDA认证的国产黄金微针产品,这也意味着半岛的光电大设备产品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打开了北美、欧洲等市场的销售渠道。而在更早前的2021年,半岛医疗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丁毅认为,宝安区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及物流业的集群效应显著,人才优势集中。扎根宝安区这么多年,丁毅感受到政企关系的简单和高效,“‘政府有求必应,服务到位不越位’的风格让我们更能专注发展。”2022年9月,半岛医疗的研发总部基地购于湾区核心腹地的宝安雪花科创城,从土地供应到审批流程,宝安践行“只要是有好项目就一定有地可落”的承诺,随着新总部大厦的启用,半岛医疗即将翻开新的篇章。
有人说,这是一个“看脸时代”,社交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成为强大助推器,大众对美的追求被无限放大,市场热情高涨催生了“美丽生意”的火热。而主导市场风向标的医美设备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也肩负起愈发重大的责任。走进半岛医疗深圳总部,走廊两侧的专利证书墙彰显着企业深厚的研发基因。在一间冷气十足的实验室里,一台构造精密的设备浸没于水中。丁毅介绍,这台价值数百万的机器用于测试企业自主研发设备“超声炮”的抗衰效果和用户体验,是生产链中的关键检测仪器,可确保治疗头的输出精度符合医疗标准。丁毅以临床研究为例解释道:“若作用层次过浅,提拉紧致效果不佳;过深则可能引发安全风险。”尽管成本压力巨大,半岛医疗始终将安全性和用户体验奉为圭臬——不仅要追求美,更要健康地变美。
面对医美行业“山寨设备、黑医美机构”乱象,半岛医疗推出“四重验真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设备、治疗头、机构及医师资质。这套体系不仅降低了医疗风险,更推动半岛从设备商转型为行业标准制定者。2008年,半岛推出“售后服务零利润”政策,这在当时被视为商业自杀。雷晓兵却视其为倒逼质量的利器:“维修不赚钱,就必须把故障率压到趋近于零。”如今,半岛售后网络覆盖全国一万余家机构,维修响应时间缩短至48小时,更引领行业从“一次性销售”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
采访临近结束,报道团队提出去丁毅办公室拍单人照,他摆摆手,“所有高管都在开放区办公。”他指向靠近走廊的一张办公桌说道:“那就是创始人雷总的工位。”当记者注意到桌面简洁的摆设,丁毅笑道:“从重庆到深圳,半岛医疗的成长轨迹,恰似一部融合‘山’之坚韧与‘海’之开拓的科技版《山海经》。雷总常说研发攻坚如同翻越秦岭,既需重庆山城的韧劲,也需深圳拓荒牛的闯劲。或许这正是中国智造的隐喻:既需攻破‘卡脖子’技术的硬实力,更要有让尖端科技普惠大众的软情怀。”
本文围绕医美行业展开,以“do脸”热梗引出颜值经济的发展。着重介绍了半岛医疗集团的发展历程,包括创始人雷晓兵的创业契机、公司独特的“积木式创新”模式、从重庆到深圳的产业迁徙、在政策支持下取得的成果,以及为保障产品安全和推动行业规范所采取的举措。半岛医疗凭借创新研发、适应产业环境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国产医美设备领域的佼佼者,展现了中国智造在突破技术瓶颈和服务大众方面的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