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河南与山东的合作发展,详细介绍了3月22 - 23日河南考察团赴山东学习考察的行程与重点,阐述了两地在产业、港口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基础,回顾了过往合作成果,分析了合作的必要性,还探讨了未来在科创、农业、文旅等领域的合作方向。
豫鲁两省,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正携手迈入合作的全新阶段。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科带来最新报道。
中国北方经济的两大强省——河南与山东,如今迎来了合作的崭新契机。3月22日至23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省长王凯亲自带队,率领考察团奔赴山东省展开学习考察活动。
人们不禁好奇,考察团究竟去了哪些地方?这一场“豫鲁新约”又将如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棋局中抢占先机呢?
借“海”扬帆 借“陆”拓疆
在这宝贵的2天时间里,由省委书记和省长带队的高规格学习考察团一路向东,深入多个关键地点。他们先后走访了山东重工集团、浪潮集团、海尔集团、青岛港、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实地考察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数字经济发展、智慧港口建设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从考察行程来看,这些企业和场所涵盖了制造业龙头、数字领域的行业翘楚以及重要的外贸口岸,与河南的发展需求紧密相连。
以山东重工集团为例,它是一家在全球工业装备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跨国集团。目前,该集团已经与恒久制动、许昌远东传动轴等65家河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的合作正不断深入。
浪潮集团同样表现出色,作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它与河南中铁装备联合打造了隧道掘进装备行业的“大脑”,为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海尔集团也在河南积极布局,投资建设了占地1000多亩的海尔郑州创新产业园,进一步加强了两地的产业合作。
而青岛港与河南更是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20世纪90年代,“河南郑州(圃田站)—青岛港(前湾港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就已开通,开创了国内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先河。依托这条重要线路,青岛成为了河南郑州等沿黄流域地区的重要经济“出海口”,为郑州及周边地区的进出口企业提高物流时效20%以上,同时降低综合物流成本20%以上。
河南大学资深教授、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表示:“学习考察团此行有两大学习重点,一是产业,二是港口建设。山东和河南都是工业大省,山东有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其发展经验值得河南认真学习。”
港口建设无疑是此次学习考察的关键内容之一。耿明斋进一步分析道,当前河南正在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而山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对于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扩大对外开放而言,山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与此同时,山东也可借助河南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拉近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交通距离,拓展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说,河南借“海”扬帆,山东借“陆”拓疆,双方携手能够共同做大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流量池”。
豫鲁“牵手” 经济规模超京津冀
豫鲁两地不仅同为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而且地理位置相邻,一直以来都是亲密无间的“兄弟”省份。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正式提出,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河南和山东开启了合作的“加速度”。
2021年,河南省与山东省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黄河流域的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同年,河南省、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签署了《关于豫鲁毗邻地区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两省携手努力打造全国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样板。
在区域合作中,交通往往是先行官。2023年12月,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高铁开通后,济南西至郑州东站最快仅需1小时43分钟,大大缩短了两地的交通时间。去年7月,全线贯通的日兰高铁,也让河南和山东之间的客流来往更加便捷。
耿明斋认为:“豫鲁两地不断强化合作,这既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要求,也是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从全国更大的发展格局来看,南北发展差距正在逐渐扩大。我国东部沿海有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经济增长极,中西部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而北方地区,除了京津冀,深处内陆腹地的黄河流域,迫切需要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来带动发展,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省GDP达到了9.86万亿元,距离10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仅次于广东、江苏,位居全国第3位;河南省GDP也达到了6.3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6位。豫鲁两省的GDP规模已经远超京津冀地区,如果能够实现强强联合,必将为整个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科创、文旅……唱好“黄河大合唱”
除了在生态环境、工业制造、交通物流等方面已经取得的合作成果外,河南和山东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发力呢?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科创、农业、文旅等领域都是可以寻求突破的关键点。
河南和山东都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实力。山东以重工业、化工、机械制造、海洋经济为主,而河南的信息技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迅猛,两省的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双方可以共同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
豫鲁两地也都是农业大省,但各具特色。河南的小麦闻名全国,山东的蔬菜也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双方可以合作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充分发挥各自的农业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文旅产业更是豫鲁两省的强项。河南和山东同属黄河流域及华夏文明最核心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24年,河南、山东两省文旅部门签订了豫鲁两省深化文旅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可以进一步强化联动,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
在此次学习考察期间,刘宁也为下一步豫鲁合作指明了重点和方向。他希望与山东进一步加强交往交流,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上齐心协力,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等方面相互赋能,共同推动陆海交通建设发展。
本文围绕河南与山东的合作展开,介绍了河南考察团赴鲁学习考察情况,分析了两地在产业、港口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基础与优势,回顾了过往合作成果,指出合作是国家战略与现实所需,强调豫鲁GDP规模超京津冀,联合将为北方经济提供支撑,还探讨了在科创、农业、文旅等领域的合作方向,展望了豫鲁合作的美好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