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等待,烈士潘志民即将“回家”

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2025年为烈士寻亲行动,杨文龙为松阳籍烈士潘志民寻亲的故事。寻亲过程一波三折,最终找到烈士原始档案,家属多年的思念也有了着落,他们希望能让烈士魂归故里。

71年等待,烈士潘志民即将“回家”

“我原籍松阳,为潘志民烈士寻亲义不容辞。”时间回溯到2月17日,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式启动2025年为烈士寻亲行动。杨文龙在看完那长长的寻亲名单后,坚定地说道,“71年了,一定要帮烈士找到他的家。”由于烈士留下的信息极为有限,同样出生在松阳的杨文龙心急如焚,连续几天几夜都难以入眠。为了尽快找到烈士的家人,他四处奔走,联系上了在松阳的战友和同学,迅速组建起了一支寻亲小组,开启了温州与丽水两地的联动寻亲之旅。

寻亲小组并没有盲目行动,他们借助Deepseek网进行查找,很快就得到了一条看似充满希望的线索:潘志民家在十五里村。当这个消息传来时,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仿佛胜利就在眼前。然而,现实却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经过十五里村党支部书记谢挺华的仔细核实,发现“村里只有一户姓潘,而且没有牺牲烈士”。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让大家原本高涨的热情瞬间冷却,内心猛地一沉。

但寻亲小组并没有因此而放弃。3月3日,他们来到了松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始了一场艰难的资料查阅工作。大家耐心地翻阅着530多名英烈的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查到了潘志民烈士的原始档案:潘志民,松阳县水南公社独山村安乐山大队人,原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十七师机关文化教员,1931年6月出生,1950年3月入伍,1954年12月13日牺牲。

71年等待,烈士潘志民即将“回家”

照片上是大弟潘关信(左)和二弟潘大章(右)。让人痛心的是,这一别竟成了他们兄弟间的永别。1955年春节期间,家里突然收到部队传来大哥牺牲的噩耗,一家人顿时沉浸在无比的悲伤之中,母亲更是因此精神崩溃。

据潘大章回忆,大哥是潘家五男一女中的长子,19岁入伍前读过师范,还担任过水南乡文书。入伍后,他凭借自己的文化知识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当上了师机关学校文化教员。“大哥参军后一直在部队,还立过三等功。”潘大章在父母居住的老房子里,小心翼翼地找出了珍藏70多年的大哥生前革命军人家属证明书、三等功证书、革命烈士证明书等珍贵资料。

完成父亲遗愿带大哥“回家”

为了让老照片更加清晰逼真,他们把修复后的照片再次上传进行二次修复。当照片完成修复时,杨文龙感慨地说:“我要把这张照片送给烈士家属,这么多年来,潘家对大哥的思念,就全靠这一张照片了。”

71年等待,烈士潘志民即将“回家”

修复后的烈士潘志民照片,仿佛带着时光的温度,承载着家人的思念。其实,潘志民牺牲后,由于信息匮乏,家人只知道他被安葬在洞头,但具体位置和更多详情却全然不知。多年来,这份未知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一直压在家人的心头。

今年93岁的大弟潘关信因高龄且行走不便,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当听到哥哥的消息时,他的眼里噙满了泪花。原来,潘志民生前曾给他寄过一张照片,他一直珍藏着,并把它放在家里大堂的正中间。“这张照片是在温州公园路的露天照相馆拍的。”潘关信回忆道,哥哥牺牲后,自己和四弟也选择了参军入伍,继承了哥哥的军人精神。

三弟潘大永说,多年来他一直想去寻找大哥,但由于当时从松阳到洞头岛交通不便,加上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好,所以一直没有条件去寻找。“那时候我们还小,没有条件。改革开放后,条件好了,父亲却在1992年走了。”潘大章也满是遗憾地说,父亲在世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去大哥牺牲的地方看看,找一找大哥安葬的地方。

如今,得知大哥的消息,这份酝酿了70余年的记忆与思念终于有了归宿。潘家人都满怀期待,希望能把大哥迁回故里,带大哥回“家”。

本文围绕为烈士潘志民寻亲展开,详细讲述了寻亲小组历经波折找到烈士原始档案的过程,以及潘志民家属多年来对他的思念与牵挂。71年的等待,如今寻亲有了结果,潘家人盼望着能完成父亲遗愿,让烈士魂归故里,这不仅是家属情感的慰藉,也体现了社会对烈士的敬重与缅怀。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236.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