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 2025 年重庆市正式印发的《重庆市 2025 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详细介绍了其中包含的 15 件重点民生实事,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建设、交通改善、农村环境治理、青少年关爱、残疾人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等多个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据相关消息,在 3 月 22 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政府网站了解到,《重庆市 2025 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以下简称《目标任务》)已经正式印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看看今年重庆安排的 15 件重点民生实事都有哪些目标任务。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1227 个,改造面积达 3011 万平方米。同时,进行老旧住宅更新改造和加装电梯 4000 部,并完成电动车充电端口设施建设 20000 个以上,提升居民的居住便利性和安全性。
城市微型公园建设
计划建设 100 个口袋公园和 10 座体育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
中心城区缓堵促畅
通过打通断头路、加密主次支路网、建设立体过街设施、改造轨道站场(点)等多种方式,改善中心城区交通出行环境。启动 160 个项目,完工投用 140 个项目,并对中心城区 60 处交通堵乱点开展分类治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农村公路加装护栏
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为农村公路加装护栏 4000 公里,保障农村居民的出行安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完成 50 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消除黑臭水域面积 5 万平方米,改善农村水环境,提升农村生态质量。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级培训认证 1.5 万名以上,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基地 80 所以上。为 200 万名以上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开展 1 次心理健康测评,确保开学季、毕业季、考试季等关键节点心理健康关爱措施全覆盖。同时,实施“童心相伴”困境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面向困境、留守和流动等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服务 13 万人次以上。
残疾人服务提升
新增残疾人就业 2000 人,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2000 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10000 人次、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 20000 人,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度。
建设“渝好空间”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
开展 24 个“渝好空间”项目建设,惠及 30 万名以上妇女儿童、10 万户家庭,为 4000 名以上妇女提供创业就业帮助,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打造“15 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出台“15 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规划导则、建设指南,建成 14 个宜居宜业、便捷和谐的高品质生活圈。启动 50 个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建成市级优质商业服务圈 30 个,建设“渝邻汇”社区综合服务体 20 个,建成公共文化新空间 70 个,提升居民生活的便捷性和幸福感。
提档升级城区菜市场
出台重庆市城区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开展城区菜市场专项整治,打造 20 个“标准化菜市场”,改善市民的买菜环境。
改善学校医院周边环境
开展“渝城护学”“渝城助医”行动,对全市 100 所学校、50 家医院周边的道路交通、卫生条件、休闲空间等进行整体提升,进一步改善学生上学放学、群众就医感受。
开展未成年人假期公益托管
开展“假期公益托管营”行动,以 6 - 12 岁未成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开设寒、暑假期公益托管点位 1000 个以上,开办假期公益托管 5000 期以上,提供托管看护、作业辅导、思想引领、兴趣培育等服务,覆盖未成年人 12 万人次以上,缓解子女看护难题。
提升公交出行便捷度
持续拓展公交服务广度、深度,新增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不少于 60 条,新增小巷公交等微循环线路不少于 10 条,有效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提升农村饮水质量
实施 165 个水源保障工程和 25 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提升 100 万农村人口饮水保障质量,保障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
提升公众急救能力
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行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 32 万人次以上,培训救护师资 500 名以上,在市内主要公共场所布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救护设备 100 处以上,培育应急救护志愿者 3000 人以上,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 2025 年重庆市的 15 件重点民生实事,涵盖了居住、交通、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决心。这些实事的实施将切实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540.html